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中国教育走进英国课堂 9个你不能忽略的细节

 
今天,随着BBC纪录片于英国时间昨晚开播,中英两国教育差异再次更为热议话题,而该部纪录片也在互联网上被热传。不管是公众号“英国那些事儿”手速超快的截图版,还是良心字幕组制作的中英双字幕“熟肉”版,也许是你没仔细看,又或许是你全程被BBC隐藏着的意识形态偏见带着跑,这里,就是你最容易忽略的9个点。
 
1.”Knowledge makes humble;ignorance makes proud.”到底该怎么翻?
 

 
视频中,中国老师们把这句话翻译成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并注明出处是“Confucius”,即孔子。但事实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毛主席的名言,其正确的英文说法也与“humble”、“ignorance”之类的词无关。
 
2.初中生没有学过“humble(谦虚)”这个词?还是理解不同?
 

 
即便中国老师搞错了名言出处,翻译的也有点儿奇怪,但“humble”这个词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算生僻。这位长得有点像赫敏的妹纸怎么会说不知道谦虚是什么意思?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字幕组出了错。由于“humble”既有谦虚的意思,也有“低下、身份卑微”之意。或许Sophie的“no idea”指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老师表达的不一样。
 
3.科学课就是要犯错误,这样才能发现新东西?
 

 
开始上化学课。中国老师在讲台上做实验,镜头扫到讲台下坐着的学生,都已经哈欠连天昏昏欲睡了。而在这之前,英国式的化学课都是学生直接动手的。英国老师介绍说,我们更希望学生自己尝试:“科学就是这么回事,不断犯错然后改正,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
 
4.英国学生习惯挑战权威质疑老师
 

 
纪录片里常能看到英国学生挑战中国老师的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难老师,中国学生完全不是这样。这位来自中国陕西省的杨君老师开始自我反思,面对英国学生的挑战,她觉得这“对双方来说都在学习”。
 
5.校长都承认了,英国政府没有勇气把成功和教育挂钩。
 

 
纪录片里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常把中国教育与“竞争”联系在一起。在教普通话的老师赵维(音)看来,中国教育之所以注重竞争性,是因为教育往往是通向更高的社会地位的阶梯。至于英国,由于社会福利好,教育无需“抓紧”。最后,校长都承认了,英国政府没有勇气把成功和教育挂钩。
 
6.感觉中式教育太头痛,可中饭还是土豆+咖喱你们难道不难受吗?
 

 
7.这些知识究竟学来有什么用?
 

 
“i get what you do but why?”这个问题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学生时代提过,此处应有共鸣。有的知识究竟学来有什么用?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基本都有用。
 
8.英国数学老师妥妥的占据了语言优势。
 

 
虽然说这些中国老师的英语水平已经基本超过中国在职教师的平均水平了,但面对英国学生,这些词汇量似乎还是不够的。比如纪录片里,学生在上完中国老师的数学课后又去找了他们自己的数学老师,结果大胡子帅哥一教,学生就会了。中国老师在用英文教学时,常表达不出自己的意思,更别提用学生希望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教学了,这也是给学生造成误解的原因之一。
 
9.英国老师更擅长安慰学生,然并卵。
 

 
没有竞争意识的英国小男孩因为体育成绩不及格哭了,英国老师安慰了半天,说孩子,你化学成绩非常好啊,只不过体育差了别人一点点没关系啦巴拉巴拉……虽然中国老师不会来这一招,站在一边的男老师甚至不知道如何表达安慰,但他们一定会告诉你各种跑得更快的方法,甚至,陪跑。
 
(文/观察者网 徐喆)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