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亚洲杯的角落:中国球迷捡垃圾,素质显著提升

2015年亚洲杯1/4决赛,澳大利亚VS中国,中国球迷输球不输风度赛后自发捡垃圾。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上除了大快人心的反腐,另一个热议的话题也映入眼帘——素质。

从坐飞机万米高空斗殴泼开水,排队理直气壮的加塞,到节假日各个旅游景区满地的垃圾杂物。中国这个曾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国度,似乎陷入了空前的素质危机中。

的确,与经济高速腾飞相比,一部分中国人在个人素质上的进步是慢了一些。但即便是在这艰难的时刻,也有一些中国人,他们在国际的舞台上用自己的作为,为中国人的形象加了分。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中国队在球场上畅快的赢了球,中国的球迷在看台上也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与乌兹别克斯坦队的这场比赛,布里斯班成为了中国队的主场,远道而来的中国球迷与当地华人华侨汇合成一股力量,超过1万人的啦啦队将这座南半球的城市变为了中国队的主场。赛后,出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到场的一些中国球迷留下来打扫看台,带走所有的垃圾。这感人的一幕很快在微博平台上病毒式的传播。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微博名为@坚雨逆上的网友留言:“在国外必须为国人长脸,伟大的祖国在进步”,微博名为@杰伦哦林图片的网友留言:“确实看到这个比赢球还高兴,素质提高”。

中国超越日本成素质表率

说起捡垃圾,最被人熟知的是世界杯赛场上的日本球迷。自1998年世界杯起,日本队连续参加了5届世界杯,每届世界杯上,都会出现赛后在看台清理垃圾的日本球迷。同样,韩国球迷在国际赛场上也做到了人走场净,不留一物。

但有些黑色幽默的是,由于两支亚洲霸主级球队在世界杯上始终缺乏突破性的成绩,因而被本国球迷吐了槽。“去世界杯就是为捡垃圾的吧”,在日本队世界杯小组赛出局后,日本2CH论坛上的球迷吐槽说。

如今这个时代,更多的中国人开始走出我们的国家,去见识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因不得体的行为举止成为了公众的笑柄。但戏剧性的是,一直因成绩差,而被吐槽为“宁说看A片,不说看中国足球”的球迷,这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得体的举止和风度。

就在中国足球出线后,心情畅快的足协的领导,用毛笔手书了“球迷万岁”四个字。这与中国人在亚洲杯赛场上捡垃圾似乎只是一个巧合,但却是一个最合时宜的评价。

过去常听人说,全世界幸福指数最低的,就是中国球迷。但本届亚洲杯,中国球迷不但幸福指数最高,连文明程度也成了最高的——国足与乌兹别克的比赛后,中国球迷带头捡垃圾的举动被广为传颂,还因此受到亚足联的奖励。

“捡垃圾”只是基本素质

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球迷也以另一种方式得了满分。主动捡垃圾的球迷中,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龙之队球迷会”。外号“磊子”的刘磊是这项活动的倡议者和执行者,“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号召球迷在比赛之后带走赛场垃圾。这次来到国外,我们更要让所有人看到中国球迷的素质。”他和其他中国球迷的举动,不仅在网上得到中国球迷的一致点赞,亚足联甚至还给刘磊颁发了最佳球迷奖。

赛后捡垃圾,并非少数中国球迷的“文明创举”。大部分中国球迷,都能自觉地做到“自扫门前雪”。“其实这早就是我们的习惯了。”在堪培拉定居6年的东北小伙子陶晖介绍,在澳洲无论看什么比赛,大部分中国人都能做到文明观赛,而捡垃圾是很基本的一项。“之所以养成这个习惯其实源于很简单的想法,就是为了不在国外给中国人丢脸。”

大家都见惯了活动过后一片狼藉的场面,冷不丁冒出这么一群可爱的球迷,大伙都眼前一亮。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丰收,有担当的球员和有担当的球迷,这样的比赛才赏心悦目,才能让人回味无穷。

其实这原本算不得什么可骄傲的事。首先,垃圾是自己产生的,当然得自己把它带走或丢进垃圾桶里,把清扫垃圾当成环卫工人的活,一副花了钱就得享受服务的派头,是摆谱充大爷。其次,自己的垃圾自己带走这种事在一些国家已经解决了,随身带一个袋子,走到哪收到哪。我们现在还物以稀为贵,一脸惊艳的表情,其实不是一件光荣的事。

只能说他们做到了本该做的事,可这本该做的事在现实的语境中又是如此稀缺。“走到哪丢到哪”是很多人的老毛病,长城外垃圾随处可见,梅里雪山的雨崩村山口方便面的盒子堆成了山,甚至圣洁的珠穆朗玛峰也被垃圾困扰。武汉一个生态论坛的会场上,众专家谈起生态保护口惹悬河,可开完会,扔起垃圾来也毫不含糊,矿泉水瓶之类的垃圾丢得到处都是。相较于这些不堪入目的场面,这一幕的出现无疑会让人动容。

扔垃圾很容易,扔在大街上问题不大,大不了环卫工人辛苦一点,可是在黄山、雪山这样的地方扔,别人就得冒着生命危险把它捡回来,随性换来的可能是别人的麻烦,这显然不是一个文明社会应该有的现象。

“爆粗口”并不是球迷文化

也许有的球迷会说,足球本就是男人的运动,说点粗话才符合足球比赛的气氛。其实不然,一位英国记者曾经说过:一名合格的球迷,不会因为一己之私伤害球队,也绝不会有“亲者痛仇者快”的不理智之举。

申花和上港的沪上德比,一位西班牙记者看完比赛后就说道:“气氛太好了,我迫切地想告诉全世界,中国足球的振兴是早晚的事。”但是当记者告诉他观众席上球迷口号的内容,这位记者不由感叹道:“诚然,伯纳乌和诺坎普也有谩骂和诅咒,但绝对不会形成一种传统,更不会集体爆粗口。”

球队实力的提升,与球迷的素质密不可分,“历史证明,一支球队的队员们要想踢得精彩和明白,踢得高雅和高超,身边需要一群职业、自重和清澈的球迷。”一部分球迷捡拾垃圾的背后其实是更多球迷的随意丢弃。这是现实,无法回避。多少年养成的习惯不是一两天能改变的,但不改变就永远会是坏习惯。文明是一种自觉的行动,靠指责他人不能解决问题,先严格要求自己,才有资格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是责任的主体,不存在你我他之分。等是等不来文明社会的,坐而论道不能解决问题,改变自己总比改变他人要容易些,所以,别拿别人怎么怎么样当借口。

澳媒赞中国球迷素质堪比日本

中国和澳大利亚比赛之后,不少球迷留下来清理垃圾,这和国际上中国人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令人耳目一新。澳媒赞叹了中国球迷的表现,球迷捡拾垃圾,贵在自觉。从“走到哪丢到哪”到“走到哪收到哪”,由个体的自觉再到集体的自觉,这需要过程也需要时间,不应该小视个体努力的能量,一个人这么做了就会有一群人这么做,一群人这么做了就可能演变为社会的集体行动。让这样的行动在习惯和生活方式中沉淀下来,我们就离真正的文明大国不远了。几名球迷在网上激起的波澜就表明,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但只要行动起来也能很迅速。

中国人需要从粗枝大叶的习惯中解脱出来,从粗放型的生活方式向内敛型的生活方式转变。尘归尘、土归土,生命轮回五谷轮回,这是生活方式的更高境界。在与大自然的平等对话中取得生态和内心的平静。从这个意义上,比拼消耗比拼排放其实是低级趣味,“走到哪丢到哪”也许很快意,但“走到哪收到哪”,可以更文明。

中国球迷文化的路还很长

说了很多都是观赛礼仪,其实,这只是球迷文化当中的很小一部分。球迷文化更多的是对足球的理解和忠诚。

堪培拉球场涌入了约1.8万名中国球迷,差不多占全部观众的8成。然而,有多少球迷是一直陪伴在中国足球身边的,在中国足球成绩最差的时候依旧不离不弃的?肯定有,但不会很多。目前中国球迷的现状是:你的成绩好,我就来捧场。当你不再赢球,我就离你而去。

中国的上海申花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真正对申花不离不弃的只有那一面看台的蓝魔。还记得申花中超夺冠的那年,江湾体育场场场爆满。而现如今每当战绩不佳,申花主场虹口足球场连黄牛也懒得光顾。当然,这其中也有上港和申鑫两支球队分流了部分球迷的原因。但我们可以发现,那一面看台的蓝魔依旧在,他们从没有离开。

在欧洲的著名球场很容易看到祖孙三代一起看球的景象,每一个家族几乎都是一支球队的忠实拥趸。不少球迷把第一次到主场看球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当主题曲响起,球员入场的时候,他们会热泪盈眶,所以说足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社会是否真的团结,是否真的有热血力量。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