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人从豁达见风流 移民加拿大经验分享

  姑妈一家在印尼生活了40多年,她的下一代有好几个都成了企业家,有金融界的、房地产的、轮船公司的,第二儿子所经营的盐业,竟占全印尼的70%。姨妈家的下一代也在加拿大显耀着他们的财势。


  受亲戚们的影响,我从小就有抱负,立志也要出去闯一闯。不是么,当今的中国,巾帼不让须眉的例子多着呢?


  当21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后,我毅然决然地辞掉了让人侧目的电信工作,踌躇满志地只身来到了白求恩的故乡加拿大。风华正茂的我,心想凭借着自己的英语功底和那电脑技术的优势,来这里谋个好差事总不会是幻想吧?


  初到北美,虽是“技术移民”,我也和捷足先登者们一样,经历了诸如打工、搞些辅助性杂职等等的工作。有道是“凡事万般开头难”嘛。不久,我找到了一家医药公司,从事相关的计算机工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总结前一阶段的种种经历,发现自己有以下不足:一是前往目的地申请过程缺乏经验。二是自己的英文水平太低(大学四六级的英文水平只相当于当地高一的水平),这是我做了COLLEGE(大专)的入学测试后得到的验证。三是自己的浓重的中国式思维和习惯。


  当我觉察到上述三点不利因素之后,我便下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去努力适应、去效仿,尽力设法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我深刻地体会到,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蹦到另一个发达的国家,这不仅仅是个单纯的空间移位,郑重地说应该是时代与环境的移位。“入乡随俗”,只有主观能动地去适应客观的要求,才能得心应手地开辟自己的蹊径,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光阴荏苒,一晃五年而逝,在这五年中,我在“进”与“退”之间“举棋不定”,面对想象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我曾无数次地想过逃离,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是我忍住了,这可能和我的中国式根深蒂固的“面子文化”有关,让我别无选择地留下了。


  我想起了姑妈,为躲避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从福州一路逃到印尼,却也躲不过,再加上当地人的欺辱,开头的岁月,靠卖油饼卖鱼丸为生,朝不保夕;在积得一些钱财后,凭着姑丈的一手打金技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此,我不只一次地告诉自己要坚持。在思想上战胜了自己的胆怯后,在行动上,我努力地寻找发展的道路。经过与许多朋友的交流,我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英文和专业水平,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思想解放之后,我和其他一些朋友,下决心去成人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英文“恶补”:历史、英文、生物、数学、化学、法律、社会学、写作等,还积极阅读当地报纸、书籍和杂志等,通过一年多的“卧薪尝胆”,英文水平从原来大学毕业时托福560,一跃升到620分的理想水平,基本扫清了语言障碍。展望未来,我想通过在当地学习新的热门专业来直接获得一份理想职业。


  由于成绩优秀,我顺利地进入了世界闻名的多伦多大学药理专业(我的选择与我的两份加拿大医药工作经验相关),以为从此,我可以有比较平静的生活了。但事与愿违,就拿年龄歧视来说,比我年轻的同学,他们有当面的,也有背后的议论我,乃至挖苦我。开始我不当回事,渐渐地有时也被激怒了,就当作一份反面教材吧。


  可有些同学,由于面临学习压力和这种世俗的偏见,患上了抑郁症,有的竟成了白发斑斑的人。我劝慰她们要经得起这样的风言风语。“舜何人也,余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嘛?学业一年比一年重,精神也一年比一年累,有些同学(甚至是当地的)经不起这紧张而浩繁的学业折磨,有退学的,也有转校的。是做风雪中的苍松,还是做温室里的花朵?面对挑战,我坚信勇往直前,继续走,一定会成功的信念。


我萌生了加入一些社团,借助集体力量,尽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做到学以致用的想法。随即我便我加入了多伦多大学杂志社和中日关系论坛。世界是复杂的,迫使我们的思维也要复杂一些。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环境多么复杂,前程如何坎坷,生活如何艰辛,我都忘不了祖国和母亲。虽然我眼下的生活还不尽人意,但一想起能在国外为祖国做点有益的事,我的心就踏实了许多。


  “诗向纯真留意境,人从豁达见风流”,在关键的时刻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总响彻在我耳旁,是这句寻求踏实心理的话,激励着我继续往前走。我想,只要不停地尝试,不停地总结,不停地走着,视野就会不断地拓宽,经验也会不断地丰富,道路上的障碍也会不断地被扫除。


  加拿大也真是个很有人情味的国家,如果你碰到了什么困难,只要你能坦诚相告,他们也会酌情处理,以至想方设法帮你解决。希望我的亲身经历我的体验,能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些信息吧。(星星生活 魏羽)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