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传统的陈氏太极拳(小架)拳是最好的时尚健身运动

陈氏太极拳源远流长,是中国武术中最古老的太极拳流派,中华武术优秀拳种之一,在中华武术领域中盛名不衰。陈氏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阴阳辨证学说与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立的。陈氏太极拳以其博大精深的拳术理论、独特的拳术风格、高超的技击效果、显著的健身功能在中华武林中独树一帜,并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和喜爱。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创造出来的,其内容包括:太极五套拳、五套锤、十三势、炮锤,以及枪、刀、剑、棍、剑、锏、鞭等拳械,尤其独特的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形成了完善的流派体系。在陈氏太极拳体系当中,是最为传统的一种练习形式被后人称为“小圈拳”,“小圈拳”即是当今的陈氏太极拳(小架)拳,陈氏太极拳(小架)拳是陈氏太极拳体系当中的一支珍品,历来仅在家族内传授,且师承严格、极少外传,故至今鲜为人知。

    陈氏太极拳在300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派生出了杨、吴、武、孙、赵堡等各式太极拳。其中杨氏、吴氏太极拳出自陈氏太极拳(大架)拳,武氏、孙氏及赵堡太极拳出自陈氏太极拳(小架)拳。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在习练中,除具有太极拳一般特点之外,在运动上讲求走整圈、走缠丝、转关折叠、丹田潜转、养练结合、内外兼修。在拳架演练上讲求先开展后求紧凑,讲求由大圈收之中圈,中圈收之小圈,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渐达到无圈的登峰造极境地。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的另一个特点是,行拳时要求“宁低不高行平线”,也就是说行拳时不能忽高忽低大起大落,而是以行步桩的的方式行拳,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始终保持缠丝内劲,行拳时要求不断劲,不丢劲,不懈劲。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对腰的要求格外严格,讲求行拳时腰要似车轮一样左右有序的转动,腰间的开合虚实及阴阳转换的规律要熟知活用。对裆的要求也格外严格,讲求泛臀圆裆,不扭裆不涮裆,要以陈氏太极拳(小架)拳缠丝劲的要求做好裆间背丝扣的循环缠绕运动。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在传授时,为使学生尽快入门,讲求先把架型放大,让学生先从大圈、外圈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学生掌握了陈氏太极拳划圈走圆的运动规律之后,再逐步由大圈过渡到小圈、外圈过渡到内圈,而形成劲路沿躯干和四肢传递变化的螺旋缠丝劲,达到外形上不见圈的高级境界。

    陈氏太极拳(小架)拳由于其理法精深、体系完整和演练方法严格有序,一直为陈氏家族称誉为“书房架”。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触、了解、认识了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这一太极拳中的珍品将会被更多人们所喜爱,并造福于喜爱她的人们。

  加国

 

 

加国

 

 

 

  加国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