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加人的税务负担太重?移民须面对的税务问题

  设在蒙特利尔的社会经济研究所(IRIS)对工业发达七国集团、斯堪迪纳维亚三国和澳大利亚的个人所得税做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加拿大人的税务负担相比之下不算重。

  报告比较了上述国家中不同的家庭类型和收入水平的税率。例如,一个家庭收入达到2011年加拿大平均水平(43710加元)的四口之家,在魁北克省不需纳税,在加拿大其他省份需要交9%到10%,为所比较国家中最低。最高的是丹麦,税率超过25%。

  报告还认为,加拿大税收体制没能成功地缩小贫富差别。过去三十年来,最富有的五分之一人口的税后收入增加了16%。

  法国:国宝级演员欲移民:税太重了 活不下去了

  吴莎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饰演“厨子”、还曾主演过《大鼻子情圣》的法国国宝级演员杰拉尔-德帕迪约(Gérard

  Depardieu)最近成了众矢之的,因为他宣布要从法国移民比利时,被包括法国总理和普通民众在内的不少人狂批。不过德帕迪约坚称,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法国的高税率。

  美国:嫌税太重 移民不愿入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近70个国家承认或接受双重国籍,目前承认或默认双重国籍的国家,基本都是发达或新兴的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越来越多,韩国、印度、巴西、越南、墨西哥、菲律宾等新兴国家过去都反对双重国籍,现在都学习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验,开始承认或变相承认双重国籍。但中国目前是不承认或接受双重国籍的。

  加拿大新移民不得不面对的税务问题

  对于加拿大移民来说,税务是每个移民的义务,也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如果在税务上出现一下瑕疵对于日后的生活都有不利的影响,所以新移民到了加拿大后,首先应该了解一下当地的税务政策,可以到当地的社区移民服务中心获得免费的知识。专家介绍自1998年以来,移民到加拿大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且一直占据着加拿大每年移民来源国第一的位置。据了解,许多移民登陆加拿大后,必须面对的一系列民生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税务问题。怎样向加拿大政府报税,才能避免双重缴税?如何报税才对新移民最有利?

  新移民往往会遭遇很多税务难题,特别是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移民来说

  众所周知,按照加拿大的税法规定,加拿大实行全球所得征税政策,即申请人在移民成功后,如果想在原国籍所在地继续开展自己的生意,就必须双重缴税,既要向原国籍所在地的政府缴税,又要向加拿大政府缴税。但这样是否合理?是否可以合法地避免双重纳税?这一直都是困扰新移民的首要难题。

  如何规避报税难题

  据了解,合法避税的方法多种多样,证明来自中国的资金不属于应纳税的收入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但光凭说明或解释是不够的,必须拿出具体的证明,所以平时应注意保存文件证据。

  据了解到,关注合理避税的客户,往往是办理移民,取得加拿大绿卡,但生意或者事业仍在国内的客户,他们本身的生活重心和事业基本都不在加拿大。目前,在加拿大居民分税务居民和非税务居民两类。如果能够证明生活的重心仍在原国籍所在地,在加拿大没房、没车、没工作、没有股票投资等,也无须享受加拿大的种种福利,就可以申请非税务居民,即不用在加拿大税务局报税,从而避免了两重征税。

  移民前多咨询税务专家,可以到当地社区移民服务中心咨询

  记者采访了多家咨询公司发现,对于客户关心的如何申报税务的问题,基本上每家移民公司都会特别聘请税务专家坐镇指导。对于合理避税的话题一直比较敏感,税务服务公司要做的不是帮助客户如何去逃税,而有义务帮助客户处理移民之后的报税问题。如果移民前得到税务专家的指导,就不会出现移民之后措手不及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移民在移民登录前就需要了解税务问题,为日后做打算,也解决了自己关于要不要移民的疑问。目前这已经成了一个趋势。

  为什么很多移民 不愿入外籍?

  “不仅是入美国籍人数在下降,入加拿大籍和获取中国香港地区永久居民身份的人数也确实有所下降,这是目前移民界呈现的一种趋势。”嘉诚海外移民公司董事长杨小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国内有生意的一些企业家往往会放弃取得外国入籍机会,而只让子女和配偶入籍即可。“如果要申请人选择两个国籍只取其一的话,还是保留中国国籍的人比较多。”有的移民加拿大的申请人甚至在保留永居身份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便会选择保留旅游身份就行了。

  专家表示,有些持有美国绿卡的华人不入美国国籍,是因为这样还可以保留中国公民的身份,享受原先在国内享有的福利待遇。许多华人因为经商、探亲、学术研究、旅行探亲等需要,每年往返中国多次,有的甚至需要在中国常住。

  现行《国籍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而这对于需要在国内长期居住的移民来讲,在中国生活和工作有许多不便利之处。不仅每次回国都要在24小时内登记,还有居留时间的限制,在享受国内金融服务、医保等福利时,国外身份会很麻烦。而拿绿卡则比拿美国护照方便得多,不但免去了办中国签证的麻烦,还可以省下逐年上涨的签证费用。

  持绿卡者 也要在中国纳税

  一些加拿大移民申请人在获得永久绿卡后便成为加拿大的税务居民,在中国的所得仍需要依照中国税法的规定纳税,在加拿大所申报的所得税乃是全球所得,还需要依法申报海外财产。在申报加拿大所得税时,就中国所得扣缴的所得税可以抵扣外国税款减免额。

  加拿大移民 可转“非税务居民”

  而另有一部分人则“另辟蹊径”,移民加拿大后加入加拿大国籍,然后可以选择成为加拿大的“非税务居民”,这也是加拿大公开的合法途径。

  杨小平告诉记者,如今主要是上市公司的老总会到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办理相关手续,使得全家成为“非税务居民”,申明自己和家人不享有加拿大包括公费医疗在内的任何福利、不拥有当地住房。这些人的小孩大多已经毕业,因为如果孩子还在加读书就仍在享有福利。在美国也是如此,绿卡持有人把小孩送到美国读书就是在享受美国的福利,应尽报税义务。

  有专家指出,还有一部分人即使判定是加拿大的“非税务居民”,但若在加拿大当地有薪资、有房产、有生意的营业所得、有奖学金、助学金、研究补助等,仍然需要申报加拿大的所得税。而作为非税务居民,加拿大境外的所得及海外财产均不需要申报。

  一位移民朋友这样说道:当你入籍并拿到加拿大护照后,回中国找工作或在中国有生意,你最好卖掉加拿大房产、汽车,退掉保险,取消信用卡,注销银行账户,然后回到国内,你就肯定可以成为“非税务居民”。由于你已经是加拿大的公民,所以也不用担心回不了加拿大。

  入籍VS不入籍

  权益有何不同?

  入籍者:无居住要求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美国的入籍的居住要求比加拿大要更加严格一些。”嘉诚海外移民公司董事长杨小平指出,移民申请人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后在四年之内住满三年,就能申请入加拿大籍;成为美国永久居民后在五年之内住满两年半,并且每年都要住够半年,才能申请入美国籍。对于移民申请人而言,入加拿大籍之后,就再也没有像对永久居民那样有五年之内住满两年的居住要求了,同时还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不入籍者:福利可照享

  两国税负都要交

  获得永久居民身份之后的新移民,在美加等国所享有的福利和当地人基本上是一样的,在交税方面也是一样的。移民申请人只有在拿美国I-526有条件绿卡身份之前才有可能避税,否则只要I-526申请一通过就没法避税了。拿到美国绿卡而未入籍者在中国也要交税。

  加拿大老移民谈理财:坚决少缴税,坚决不买楼房

  做为一个加拿大老移民(在加5年以上的),我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家的理财经,希望可以为准备上路或有意移民加拿大的朋友提供一些比较实在的信息。

  话题一:税

  加拿大是一个高税的国家,这里的国人开玩笑的说,人生辗转反侧,但有两个事实是永远不变,逃也逃不掉的,一个是,人总有一天会与世长辞,另一个是,人活着必然会纳税。加拿大的税,在发达国家里算是比较高的。不同的省,纳税比例也不是很一样,但大概其说一下吧。如果你年薪在三万七以下,你要准备付大约22%的税,如果你的收入是7万左右,那你的税就会是30%,如果是10万左右,你要付40%的税。所以,如果挣了10万,抛了税就6-7万了。这还不算,买东西,还有付14%购物税。1000块的东西,就要多交140块的税。听了是不是很恐怖?

  不过这个税还是有可以避免或少交的办法的。比如,我老公除了有一份全职的工作外,他还在做帮人家投资理财的生意,这生意是以我们两个人的名字注册的,这样,因为我们是自雇,我们家就是我们的办公室,所以我们每月的房租的50%可以用来抵税,还有就是,开车的费用(油钱加保险),外面吃饭的费用,等等只要有收据和自雇的工作有关的都可以用来抵税。所以,简单算一下,我去年的收入大约7万,交了两万多的税,年底用这些费用抵完税,政府退回我1万多,等于我交了1万的税而已。不光这些,还有如果你搬家,或读书,或为孩子付托儿所的费用,或投资自己的养老基金,都可以抵税的。我老公做个人理财的生意,我又在读加拿大会计师证,所以,我们对这个比较熟悉。所以,如果了解国家的税收制度,可以利用这些少缴些税,积少成多,真的是很必要的。

  话题二:买房与租房

  碑诗省的房价可以算是加拿大最高的。如果是在列志文,本拿比,温哥华市区等地,一套比较好的两室一厅的楼房都要40万到50万。我住在阿波斯福特,这里40-50万可以买400-500平方米别墅了。加拿大的房子分为大体三类。在我住的地方,独门独院的别墅要35-100万,连体房要20-35万 (townhouse),还有就是楼房要15-30万(condo)。 我和老公在岛上时,买过一套连体房,三层楼的大约400平方米,住起来很宽敞,很适合像我们这样年轻的家庭。但是,无论是连体房还是楼房,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要每月交管理费,我们那时每个月除了交贷款还要交140块的管理费,后来1年后涨到175,这还算少的,一般是200-500的管理费。 我们卖房时还让我们交了近1万块的房屋外部的装修费,管理部门一整修就找住户要钱,我们这要了一万,我还听说有一下要3-4万的,普通的家庭,哪里有动不动就能拿出这么多钱的啊。这还不算,住连体房或楼房还有很多不便,有很多限制。比如,我家后院那时候几个月没除草,还被管理部门罚了款,说必须要除草,可是那是我家的后院,我们想怎样就怎样啊,总之一言难尽。很多的楼房还限制住客年龄,比如如果你喜欢这套楼房,但人家要求必须是45岁以上的人才可以,如果你40岁,你就不能住那里。我有一个朋友,两年前买了套楼房,那时他们小两口刚结婚,那楼房是18+,就是说,你必须18岁以上才可以住那里。后来我的朋友怀孕了大着肚子,进出电梯时就被住户指指点点,告诉他们等孩子生了,他们必须搬走,尽管他们说孩子不会打扰其他住户,但还是被迫卖了房子,搬到政府资助的低收入家庭的房子里(因为买不起别墅一时也找不到价钱合适而且可以带孩子一起住的楼房)。

  所以,因为以上对连体房和楼房的认识,我和老公坚决不买连体房或楼房。所以唯一剩下的就只有独门独院的别墅了,以我们现在的收入,贷款买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本身在银行做贷款的,老公在做个人理财,我们两个碰到一起,开始计算买房和租房的得失。

  先说买房,如果我们今天就要买别墅,假设40多万的,假设把积蓄用来交首期,然后再代款30万的话,25年付清的贷款,在加拿大,5年的利息现在在5.7%左右,这样算起来,每月的贷款要1900(加拿大的贷款利息很有可能还要涨,预计近2-3年会涨到7%,那就是2100)。除了贷款费用,还有房产税。我的房东,现在的房子价值50万左右,她一年要付5000块的房产税(政府的税,不交不行的),所以税合为每个月400左右;还有就是房屋的保险,这么大的房子一个月保险要150块左右吧,还有就是垃圾收购废,每月50块。这些事不交不行的费用,1900+400+150+50=2500块。这些是买房的固定支出,然后就是其他日常支出,电视天线,上网,一个月100-150块,水电,一个月100-200块(冬天比较费电取暖)。最后,房屋的保养和维修,加拿大的人工很贵。前几天我们租的房子的电插销坏了,请了个电工来修,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换了一个零件320块。水管漏水,请管工来修,380,房子的外面每3-5年要粉刷一次,3000-5000左右,我的房东最近刚洗了房顶(每1-2年就要洗),修了修阳台,3000块。我房东的房子地基出现了问题,下陷得很厉害,据说如果要修,要3-5万块,所以总结一下,如果养房每月一般要3000块,还时不时会有意外开支,都是比较大笔的。现在讲到租房,如果租一套同样级别的别墅,包括五样电器,(洗衣机,甩干机,电烤箱,冰箱,洗碗机)一个月在1800-2000左右,加电100一个月(一般水势含在房租里的),再加上网电视,100块,室内保险100块,都加起来,2100-2400一个月。如果家用电器坏了,是房东的责任修,所以一切的室内室外维修和维护都是房东承担。所以,如果只是租,一个月2400,没有其他的意外开支,不用担心房屋维护维修,不用交房产税,垃圾处理费,等等。享受一样的生活质量。在给你算一个帐,如果你把600一个月剩下来的钱存进一个养老基金,600在加返回来的税可以变成700,然后再放进基金投资里,700一个月,一年不加利息就有8500左右。加拿大的基金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平均增长是12%,如果就算按10%增长的话,8500一年就可以赚850利息,利滚利,再加上你每月都存700, 25年以后等那些买房的把贷款还清时,你会有多少钱了?我算了一下,不加利息,光是你的本钱都要20多万,如果算利息的话,那就是近1百万了。

  当然,很多人会说,买房是一种投资,房价每年都在升,等25年以后,40万的房子也会卖100万或更多了。说的也是,但如果你贷款30万,你知道25年的利息是多少吗?如果按6%算光利息要30万左右。25年内你还付了12万的房产税(5000一年*25年),当然,随着你房子的升值,你的房产税也会逐年递增,这只是个保守的估计。还有就是25年内,你还要花钱维修吧?10-20万都算起来不算多吧?还有就是25年的旧房子,恐怕也不会有全新的房子那么值钱吧?唯有一点就是,那买的地皮有可能会升很多,比如我们这里温哥华北地地皮非常贵,不过那也是将来的事了,谁也说不好。不过如果你买了这房子只是为了自己住,那这个升值也和你没关系,因为,除非你卖了这房子才能拿到钱。

  所以,总结,我和老公决定现在还是租房子,把剩余的钱存进长期的基金项目,当然投资是有风险的,但通过投资基金的分析,在加拿大过去的几十年的平均增长是12%,他会跌会涨就像股票,但我和老公离退休还有30年呢,我觉得如果是长期的投资很保险。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