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加国最大土储公司在中国卖地 另有实情?

【】星星生活记者陈明琰、周星复报道,加拿大土地储备公司在中国卖地,是否真如中国国内媒体所质疑的与骗局有关,或另有实情?近日,星星生活记者亲临该公司走访,想探个究竟。加拿大和顿国际集团公司(Walto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的两位主要负责人同时接受了星星生活记者的独家专访。 中国两家媒体《青年时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先后发表有关加拿大和顿国际集团公司(Walto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在中国卖地的相关报导,其第二篇文章也就是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发表的、题为《加拿大土储公司中国卖地:另一个骗局?》的报导不仅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也在加拿大的华人社区演变为热门话题。当时,星星生活记者迅即致电和顿公司多伦多分公司询问相关情况。该公司表示会向总部反映并给予回复。

星星生活报在10月28日出版的第213期头条文章率先对该事件作了相关报导,报纸出版前,报社接到和顿公司打来的电话,和顿公司致电者表示他们非常重视此事,并将安排高层人员抵多接受采访。11月17日下午,加拿大和顿国际集团公司总裁兼行政长官比尔多迪(Bill Doherty)和曾负责开拓亚洲市场,现任公司首席营运官的博学伟(David Baukol)从公司总部卡加利专程赶赴多伦多,在下飞机后马不停蹄到达位于多伦多市中心BCE Place的分公司接受了星星生活报独家专访。

当多伦多市中心最高的建筑之一BCE Place的高速电梯把星星生活记者带到36楼和顿公司办公室的时候,记者的心情是紧张的。记者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西人主流社会商场的两位“高手”,而且采访内容是关于这家加拿大土地储备公司究竟是否在中国设有骗局这样的严肃、尖锐的话题。请看,如下采访内容的大全:

在中国的业务到底是怎么回事?

星星生活记者:据星星生活报早前获知的有关消息,那篇原题为“加拿大土储公司中国卖地:另一个骗局?”的报导出自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一份严肃媒体,文章刊登后被新浪、搜狐等知名网站广泛转载。该报导主体指向“加拿大和顿国际集团公司”下属“和顿(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和顿投资”,你公司是否承认在上海有一个这样的子公司?公司的负责人是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你们公司的经营范围和方式吗?

比尔多迪:在得知中国内地两篇报导的内容、用词和报导中的部分数据后我们非常惊讶,尤其是通过你们星星生活报和星网,我们得知这些信息这么快就在加拿大的华人圈子里散播开来,我们非常震惊。先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和顿公司。我父亲Patick Doherty于1979年在卡加利创办了和顿公司,可以说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后来,我接管了整个公司,从规模上来说,公司在加拿大拥有约250名全职员工,在亚洲为150名全职员工。到现在为止,加拿大和顿国际集团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有11个办事处,其中加拿大有6个、美国1个和亚洲地区4个。其实公司在亚洲地区的业务开展得较晚,总部设在新加坡。

和顿公司的业务听上去很简单,我们是一家土地储备公司,公司首先购买加拿大亚省(卡加利、艾德蒙顿和亚省周边)和安省(大多伦多地区)的未被开发过的土地(undeveloped raw land),获得土地的永久产权(free hold),然后把这些土地分售给独立的买家,或者说是地产投资者。这些目前为被开发的农业用地或非农业用地都是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具有增值潜力的土地。我们的投资者在购买土地后即拥有了土地的永久产权,和顿公司会协助其通过土地项目发展规划和审批被发展商或者建筑商购买,这样,投资者便会通过土地的增值从而盈利。通常来说这个过程经过4年至8年不等,土地的价格也因地段、发展潜力等因素而不尽相同。和顿公司曾经购买的土地数量达1万7千英亩(1英亩换算约相当于中国国内6亩)。

和顿在香港的分公司是于1992设立的,(当时)也是亚洲市场开发的早期。是的,公司在上海的确有一家分公司,这个分公司是和顿香港公司下属的独资公司,于2003年4月登记注册的,名字为“和顿(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04年6月,上海公司的杭州联络办事处正式成立。

星星生活记者:该报导记者质疑的关键是“记者通过上海工商局和杭州工商局的红盾信息网查询发现,无论是‘上海(和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还是‘杭州办事处’,都找不到任何注册内容。上海工商局注册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表明公司未在工商局注册登记过。然而,在和顿投资杭州办事处进门墙壁上挂的工商执照上却写明:上海南京西路1486号东海广场3号楼618室。记者致电东海广场3号楼管理处获悉,618室至今闲置,从来没有‘和顿’企业入驻。”你们对这样的信息怎样解释?

比尔多迪:提到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先提一下我们公司在中国的公司的运行性质。中国对于我们是比较新的却非常有潜力的市场,然而由于中国公民在境外投资方面有所限制,所以我们公司在中国是没有实际业务的。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咨询公司”是向我们的潜在投资者提供加拿大土地的各种信息、如何投资、如何通过对土地的投资产生赢利等信息。如果客户对我们的土地感兴趣,那么他们要通过香港银行的账户来购买加拿大的土地。

上海是发展最快的商业城市,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公司计划拓展中国市场时把注册地点定在上海。事实上,我们虽然在上海注册了香港公司的分公司,但实际上并没运行,也就是没有实际业务的操作,反而在杭州的联络办事处,有业务员培训和咨询服务。上海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就是我,注册公司当时用的地址是上海当地一个朋友Mr.Yeoh自己公司办公室地址,也就是你提到的:上海南京西路1486号东海广场3号楼618室,如果有信件寄到那个地址,他们会转交给我们的,这是一个联络地址,我们没有接待员。而由于香港公司在杭州有一定的业务和客户,所以在2004年6月,我们在杭州建立了办事处,所有这些信息都是有凭有据的。

(星星生活记者注:说到这里,比尔多迪拿出一叠资料,其中包括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杭州市工商行政局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办事机构注册证;浙江省税务局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税务注册证和中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等复印件。在上海的营业执照上注明的经营范围写着“市场调查、国际经济咨询、科技咨询、环保信息咨询、投资咨询、贸易咨询、房地产信息咨询及营销策划咨询。”注册资本栏写着“美元30万元(实到美元30万元)”。在杭州外商投资企业办事机构注册证上,负责人栏写着“蔡树辉”,业务范围写着“为总公司业务联络、接待”,隶属企业正是“和顿(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而不是报导原文中提到查不到的“上海(和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销售制度能说明什么?

星星生活记者:那么,该报导记者置疑的第二个地方是“和顿投资的内部架构颇似传销公司:销售人员的层级依次为顾问─分组经理─分队经理─分区经理。其中,顾问无底薪,每完成一英亩“业绩”,可获得佣金5000-8000元人民币。如果在半年之内,顾问销售业绩达到60万加币,即可升任分组经理,享有6%的佣金比例。分队经理、分区经理的佣金分别为7%、8%,并依次从下一级拿到固定的提成。”这符合贵公司的经纪佣金制度吗?你公司对这一点知不知情?

博学伟:如果你指的“传销”是英文的“Multi-level Marketing”,那么这绝对不是公司的商业方式。准确来说,我们公司使用的商业模式是“Insurance Model”,公司的招聘的咨询销售员“Consultant”不属于我们员工,他们是独立的咨询顾问,当然他们会经过公司的面试和培训对公司产品有全面的了解并传递准确地信息。对于这些咨询销售人员,我们采用佣金奖励制度。佣金的比例是销售额的4%,报导中所提到“每完成一英亩‘业绩’,可获得佣金5000-8000元人民币”其实不完全正确,因为佣金是按照百分比来计算的,土地的价格本身并不相同,所以佣金额也不同。如果在半年之内,销售业绩达到60万加币,公司会把佣金的比例提升到6%,如果业绩更高,也会涨到7%和8%,这是公司的制度的确没错,但是,公司没有分级经理可以一次从下一级拿到固定的提成一说,我们公司采用的不是传销的商业模式。

星星生活记者:有没有可能这些独立的咨询销售人员自己成立“传销式”销售的队伍,你们公司更本不知情呢?因为这样的话,他们的业绩比较容易突破公司的奖励级别。

博学伟:(想了一想)据我所知,应该不会有这样的情况,除非他自己设定一套传销奖励式的佣金制度,因为如果真象报导中说的传销模式运行,而且佣金百分比和我们公司给个人一样高,那么组织传销的销售顾问自己的佣金比例是从哪里来的呢?公司除了支付按照销售额的4%-8%的佣金,没有额外的佣金制度和配额。

回报、按揭、保险的情形如何?

星星生活记者:报导中还有一些信息“‘花费16万元人民币,你就可以在加拿大拥有两亩土地的永久地产权,实现自己的北美之梦。’这是加拿大和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浙江义乌举行的一场地产投资说明会上的宣传语”报导还说,“在杭州《钱江晚报》及互联网上,该公司刊登的大量招聘信息称,加拿大最大的土地储备公司──和顿已经进驻中国。土地储备低风险(100%资本保障)、高回报(年回报10%-30%),比银行定期存款多10多倍!”还有“在和顿投资杭州办事处提供的一份投资回报分析书上写道‘一个单位的土地,在经过3至7年的发展规划后,其价值保守估计升幅100%’”,请问:这些信息属实吗?

比尔多迪:哈哈,每个人的梦想都不同,如果我们客人的梦想是拥有自己在北美的土地,那么当然我们可以帮他实现梦想。这句宣传语,我认为没有错。16万人民币约等于近3万加币,的确,我们有相似售价的土地。

博学伟:从土地储备行业来说,我们可以说是加拿大最大的公司。所谓的“低风险”不是“无风险”,不可能有绝对赚钱的好事,是有通过公司这么多年经营业务帮助客人投资的实际数据显示的。如果说“一个单位的土地,在经过3到7年的发展规划后,其价值保守估计升幅100%”,可以说我们帮助客人投资的目标是在4-8年至少增值一倍,如果投资地好的土地,那可能会更高。我们在培训时再三强调不能用“Capital garantee”,应该说是“Capital is protected”。

星星生活记者:报道指和顿公司香港区区域经理李远娴透露,客人投资的土地若按揭购买,1英亩土地首期只需支付人民币16.5万元,按揭年期可长达25年。可是据记者所知,在加拿大投资购买土地是没有按揭贷款可以借的,李远娴说的是事实吗?

博学伟:而我们公司在9月15日刚刚改了制度。之前,无论是亚洲还是北美的客人,只要能支付三分之一左右的首期,和顿公司可以提供贷款的服务。而在制度修改之后,我们不再提供贷款服务,也就是说,客人必须支付购买土地的全额售价,相应改变的制度是,客人原本购买完整的一片土地,现在,如果不能付清想要购买的土地所需费用,那么我们便把土地分割开来出售。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客人的需要。李远娴说的按揭年限和价格在当时都属实。

星星生活记者:在该篇报导中还提到了“杭州办事处培训经理李其扩表示,该公司还设计有“五年回购”计划,如果土地储备一旦不能升值,便可由加拿大注册保险公司Adair提供担保,返还投资者本金。但记者从该公司内部获悉,Adair是和顿集团下属的保险公司。”这个情况是否属实?如果是和顿下属的公司,怎么可以提供保险?

比尔多迪:关于这篇报导的一些数据和用词,我们都觉得非常“interesting”,比如,你刚刚提到的Adair公司,这是一家“Assurance Company”,而不是“Insurance Company”,Adair根本不是我们公司下属的公司,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公司。这个公司协助我们预测市场风险,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的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公司设有的“五年回购”计划是指,投资者在五年后,购买的土地储备如果不能升值,他可以提出要拿回本金,这是在合同里注明的。

博学伟:说到这里,我还想说一下,在9月30日,我们接到了杭州市工商税务局的电话,说是有人致电市政厅热线,查问关于我公司的一系列情况。当局要求我们提供营运执照之类的材料,我想,这就是这篇报道的记者拿到的一些信息的来源。可是,让我们所吃惊的是,该记者除了从杭州和香港地区的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外,并没有同加拿大总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人员进行沟通,两篇报导中的也有数据的错误,比如,有一篇把我们公司的注册资金说成了四十亿,呵呵,我也希望是这个数字,可是实际上多了一个零。在两篇报导发表后,实际上我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已经和记者见了面,在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后,双方都认为有必要有一篇追踪报导。倒不是指责记者早前的报道,我们不排除可能是我们自己公司员工在答记者问时有疏漏的可能。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希望公司的声誉受到影响。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接到他们发表追踪报导的信息,不过我们相信,一旦有相关的文章发表,他们会通知我们的。

我们除了向杭州市工商局等政府机构提供相应资料外,也和他们进行了的沟通。而他们在了解了情况后,也向我们提了一些非常好的建议,比如,应该在杭州注册一个分公司,而不只是一个办事处,有可能这些困惑都起源于杭州的办事处并不是注册公司。同时我们到卡加利的中国领事馆和卡加利贸易部亲自递交了书面的信件和资料,来说明我们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范围。其实,如果没有发生这些事情,明年我们也打算在杭州注册一个公司。中国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有实力的投资者很多。

星星生活记者:从你们公司的销售额来看,亚洲市场和北美市场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中国在亚洲市场占的比例又有多少呢?

比尔多迪:二年前公司开始了试探拓展中国市场,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展迅猛,没有任何一个有实力的国际化公司会疏漏中国市场。我觉得我们公司进驻中国已经晚了,但还不算太晚。在未来几年我们仍然会非常重视中国的市场。就拿近三年来说,亚洲市场和北美市场的营业额约占一半,而中国目前的营业额仅占到2%左右,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市场将远不止这个数字。

买卖前后的税务

星星生活记者: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常泰的文章中提到“由于中外土地制度不同,国人了解极少。本报记者从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商务处获悉,在加拿大可以自由买地,但财产税收较重。境内居民在接触涉外购地项目时应格外重视投资风险”,星星生活早前报导亦提到“针对境外的人在加拿大购买土地的法律程序问题,来加十多年的张金鹏律师表示,境外的人在卖地的时候,政府会要求律师HOLD住售价的25%,直到卖主拿到一种叫外国人清税证明的单据,才能在政府相关部门一手交钱以手交“单”,最终完成买卖的交割。”中国人投资加拿大的土地除了交加国的税,在中国还要再交税吗?

比尔多迪:和顿公司不提供税务方面的详细咨询和建议。投资者在加拿大买卖土地,有赢利肯定都是要交税的,我们认为普通人都知道,至于交多少税取决于收入为多少。而且,我们公司在替客人卖掉土地后,亦会由会计师计算应缴税额,公司扣留应缴税款,客人拿到手的钱已经是扣除了税后的净收入。至于在中国是否还要交税,我不清楚。但是到现在为止,无论哪国的境外投资者,在询问的税务问题时都是问“我们在加拿大要交多少税?”从来没人问我们要在自己国家交多少税。

采访手记:11月17日下午,采访进行了约一个半小时,天空中飘起了小雪。没有想到的是,原先以为一场充满硝烟的采访竟然在一个非常温馨而轻松的氛围下开始。就在踏进会议室的一瞬间,我们听到的是“we bought the snow from calgary to toronto!”,我们看到的是两位丝毫没有架子、面带微笑的高层管理者。比尔多迪在和星星生活记者道别的时候说,“我们公司邀请你们来卡加利公司总部看看,也可以参观一下和顿公司和投资者一起拥有和发展的土地。我知道对于很多没有和我们有过交往的人来说,买卖土地听上去很不可思议,我完全理解身处加拿大境外、却要投资这里土地的人所产生的疑问和怀疑。很多事情还是需要多了解,多沟通。不过对于中国的市场来说,因为毕竟是境外投资,有一定风险,我们也希望投资者能慎重考虑,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香港投资者又是怎么说?

星星生活记者力图对加拿大和顿公司的背景、业务和经营方式挖取更多的情况,显然,和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透露的关于中国方面业务的细节和早前中国媒体的两篇报导有很多出入。星星生活记者更关心的是有没有可能采访到实际的投资者呢,他们是如何看待和顿公司的土地买卖与增值的呢?他们盈利了吗?通过卡加利和顿总公司提供的信息,星星生活记者拨通了来自香港的投资者Rita Leung女士的电话。

星星生活记者:我是多伦多的星星生活报、星网的记者,想冒昧地占用你几分钟时间,有几个关于你在和顿公司投资的比较私人的问题想采访一下你可以吗?

Rita:有多私人啊?你不会问我投资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吧……(笑)

星星生活记者:请问你是从哪里移民过来的?你是在和顿公司又投资吧?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是怎么知道这家公司的?投资了多久?

Rita:我是97年移民从香港来加拿大的。说到在和顿的投资,其实最早是在7、8年前。那时我还在香港,好像是一个暑假,在加拿大留学的儿子回香港看我们,有一天,经过尖沙嘴海港城附近的一家酒店,和顿公司在那里有展示出售土地的图片。土地有加拿大的也有美国的,当时因为我儿子在加拿大,所以我们好奇的看看,儿子说卡加利是西面的一个城市,挺好的。当时香港银行的利息很低,我们想,反正手头上有多余的钱,不如试试看,于是就投资了一块土地。后来我移民加拿大,也定居在卡加利。早前买的土地升值了,有的也卖了,不过等升值等了很久,五年左右吧,有的更久.主要是什么时候发展商看中你的地了就可以卖,反正和顿公司的人会通知我,因为地有的是分开来卖的,所以时间不同,钱也是分批拿回来的。

星星生活记者:现在还有继续买地吗?在和顿的投资有没有象当初他们介绍的那样有那么多的回报?你身边有没有朋友通过买地投资的呢?

Rita:我从和顿公司买了不少地呢!陆续每年都有通过卖地赚的收入。至于回报是否象他们讲得那样,这个很难讲,每块地都不同。其实我认为“炒”地不象“炒”股票,风险和期望值都很高,尤其在北美,整个市场比较稳定。如果我没赚钱也就不会不断地跟他们买地,对吧?其实我身边的朋友也有通过和顿投资。他们公司的服务很好,如果有建筑商或者买家要买我的地,公司就会通知我,问我是否愿意现在出售,或者帮我分析是否等久一点可以赚多一点。反正,如果他们公司不好,我也不会跟你讲那么多,是吧?

(编者按:星星生活报、星网是专业的媒体机构,所发布的任何消息和评论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为买卖建议。)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