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加拿大三大城市步行系统

通常而言,城市的步行系统可以简单的划分成以下三大类:一类是步行街,主要特点是以单一的街道为主体;一类是城市步行系统,主要特点是通过各种方式的行人通道将各种尺度的街道、商业设施、城市广场等联接起来构成一个网络整体;最后一类是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特点是室外空间室内化,将原本街道的街面、功能等由室外转移到室内。

由于加拿大是高纬度国家,除了安大略省的部分地区以外,绝大部分城市都位于北纬49度以北(中国的齐齐哈尔不过在北纬N47°19′),属于高寒地区。正是由于这个高纬度的特点,使得加拿大在大城市中心区的步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上有着自己的独特特色。加上加拿大地广人稀,城市发展的历史比较晚,所以相比较于其它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洲,加拿大的纯步行街区比较少,而是偏向于用封闭的步行系统将市中心重要的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联接起来,构成一个复杂的、连续的步行系统。这个步行系统既可以是地下的,例如多伦多的PATH系统和蒙特利尔的RéSO;也可以是地上的,例如卡尔加里的+15系统。

多伦多的地下步行系统

多伦多(Toronto)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首府,坐落在安大略湖的西北岸。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也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由于受到安大略湖的影响,多伦多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季节波动特征。夏季潮湿而温暖,冬天则基本都在摄氏零度以下,六月份的平均气温在摄氏18℃到27℃,而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则在摄氏-8℃到-1℃之间。多伦多市本身面积不大,只有97平方公里,但是和周边的其它城市一起构成了占地5868平方公里、人口530万(2005年)的大多伦多地区。

多伦多的步行系统有两个比较典型的代表,一个是Distillery历史街区(Distillery Historic District),一个是就是长达27公里的PATH地下步行系统。

Distillery历史街区

Distillery历史街区位于多伦多中心区的东部,夹在加拿大国家铁路的铁路线和Don河之间,包括了40多栋历史建筑和10条街道,总占地约5.2公顷。Distillery历史街区是目前北美最大的维多利亚时代(十九世纪)工业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多为哥特式的工业建筑设计风格(industrial Gothic design)。一直到1990年,Distillery历史街区内都是Gooderham & Worts酿酒厂(后来被Hiram Walker公司,加拿大另外一家酿酒公司所收购)的厂房。这些厂房主要始建于1832年,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这里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酿酒厂,每年向世界各地提供200万加仑的威士忌。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货物可以方便的运输到加拿大和世界的其它城市,这里也曾是多伦多的工业中心和货物转运中心。

图-1:Distillery历史街区的平面图

但是到了20世纪,随着周边地区工业的衰败、酿酒厂生产的萎缩,该区域被人们所渐渐遗弃。周边的工业和商业建筑都逐渐被拆除改为其它的开发项目,只有酿酒厂的厂房孤零零的矗立在这里。然而,当1990年整个酿酒厂的运作都被终止的时候,却给这个拥有北美最大的和保护最完整的维多利亚时代工业建筑群的地区带来了都市更新和投资的机会。不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经济萧条导致了多伦多市中心住宅价格和办公楼出租率的下跌,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该区域的更新进程。一直到上个世纪末,在该地区的周边才有两栋公寓大楼得以建成。

一直到现在,该地区的投资和更新发展状况都不是非常理想,但这里独特的人文环境吸引了众多的电影摄制组。自1990年,这里一共拍摄了八百多部电影和电视。

在2001年,该地区被Cityscape控股有限公司整体收购,该公司将Distillery改造成为一个融艺术、文化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步行街区。2003年,Distillery历史街区的再次向公众开放获得了极大的反响。而且该地区的业主拒绝将零售店面或者餐饮场所出租给任何一个连锁店或者品牌店,因此这里建筑的底层店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时装商店、艺术画廊、餐厅、珠宝商店、咖啡店、甚至还包括了一个微型酿酒厂(Mill Street Brewery)。而建筑的楼上部分都出租给了众多的艺术家做工作室,或者给那些专注于创意产业的公司。与此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新的剧院——Young行为艺术中心(Young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开发商计划利用Distillery周围的闲置土地来开发更多的公寓住房、办公建筑和零售商店,使之成为一个复合使用(mixed-use)的地区。

但是对这个重建项目社会上也充斥着不同的批评之音。一些人认为这里渐渐成为一个上流社会消费的场所,使得一些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开发机会丧失。不过,这里的大部分房子都出租给了当地的艺术家,并没有形成足够规模的性的零售产业链。

不管人们有着什么样的评论,Distillery地区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积极再利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该地区目前是加拿大国家历史地(National Historic Site),同时受到自1976年开始实施的《安大略遗产保护法案(Ontario Heritage Act)》的保护。这里也被《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列为加拿大旅行者的首选之一。

Distillery历史街区的步行设计和我们通常所见的商业步行街区不太一样,因为冬季寒冷气候和本身工业建筑的特点,为了不破坏原来的历史氛围,室外基本没有布置太多的街道家具和设施,而将日常活动安排的侧重点放在室内。但是,简洁的室外环境布置,给夏日里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图-2:历史街区的主入口

图-3: Young行为艺术中心(Young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图-4:室外咖啡座

图-5:艺术品商店

图-6:家具商店

图-7:街道小品

图-8:街道小品

图-9:室外演出

多伦多PATH地下步行系统

PATH 是加拿大多伦多(Toronto)市中心长达27公里的地下步行系统。按照《吉尼斯世界记录(Guinness World Records)》,PATH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商业综合体,其零售商业面积达到了371600平方米,大约有1200个商店和5000多工作人员。PATH系统北起Dundas和Bay街交口处的多伦多长途汽车总站(Toronto Coach Terminal),南至大多伦多会展中心(Metro Toronto Convention Centre)南楼,其系统还在不断的扩大与完善中。

图-10:多伦多PATH系统平面图(http://www.toronto.ca/path/pdf/path_brochure.pdf)

图-11:多伦多PATH系统的标志

多伦多PATH系统的原型最早起源于1900年Eaton百货公司的一个设想,就是在James大街下面建造一个地下通道,方便其顾客往来于在Yonge街、Queen街的主楼和市政厅后面的副楼,免受冬天的严寒之苦,提供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其后,在1927年,为了方便旅客的出行,在联合火车站(Union Station)和皇家约克旅馆(Royal York Hotel)之间兴建了另一条地下通道。这两条通道直到现在仍然是PATH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

图-12:多伦多PATH系统(Eaton中心)

图-13:多伦多PATH系统(Eaton中心)

目前PATH系统的概念应该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规划师Matthew Lawson提出来的。当时加拿大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多伦多市中心新建了大量的办公大楼,不但使得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人满为患,对交通安全构成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还使得沿街的小型商店数量锐减。Lawson努力说服当时的几大开发商建造地下商场,并保证这些商场之间能够相互联接。作为多伦多城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大型城市开发项目的Toronto-Dominion中心(完工于1967)是第一个在设计之初就将地下商场结合在建筑综合体之中的项目,并充分考虑到了以后地下部分扩展的可能性。受到简?雅各布(Jane Jacobs)思想的影响,认为有吸引力的城市街道是一个城市和邻里活力的重要保证,而且应该鼓励将人们的购物活动集中于沿街的商店之中而不是mall中。受这一思潮的影响,新一届多伦多市议会终止了原本对于这类地下商场开发的政府财政补助。然而,在实际开发中,发展商不得不屈伏于商家的要求,在没有政府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将地下商业系统不断的扩展并将新的建筑与之相连。

图-14:多伦多PATH系统(联合火车站)

之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Richmond-Adelaide办公楼、Sheraton中心酒店综合体的建设和地下联系通道的建设,多伦多的地下步行系统得以实质性的扩张,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初步形成目前的系统。

1987年,多伦多市议会采纳了将市政府作为地下步行网络(PATH)系统的统筹管理机构的提议,并开始组织整个PATH系统的标识设计。整个PATH系统的步行设施的所有权、控制权和运营都由其附属物业的业主所决定,其开放时间和所属建筑综合体的开放时间相一致,整个系统目前包括了35家公司和机构。

依据多伦多市政府所制定的PATH长期发展计划,整个系统还在不断的扩张,在不远的将来,还要再增加45个出入口并将整个系统的长度扩展到60公里。

蒙特利尔步行系统

蒙特利尔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南部,由法国人建于1642年,是北美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蒙特利尔不但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经济重镇,也是法语地区的文化中心。该城市属于明显的寒带气候,其夏季7月份的常年平均气温为15~26℃,冬季1月份的常年平均气温为零下15~6℃,年平均降雪量高达2140毫米。大蒙特利尔地区的总面积达到4024平方公里,2005年的人口为364万,仅次于多伦多。

蒙特利尔有着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地下综合体(underground complex)——“地下城市”(Underground City,法文La ville souterraine)[1]。在2004年,蒙特利尔中心城区的地下城市(非全部的地下城市)被赋予一个新的名字RéSO, 法文réseau的同义字(网络的意思)。结合蒙特利尔的地下铁路系统,RéSO成为一个全新的城市标识。其中最大和最有名的部分是位于中心城区绿线(Green Line)地铁Peel和Place-des-Arts两站之间,橙线(Orange Line)地铁Lucien-LAllier站和Place-dArmes站的部分。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市”系统通过32公里长的隧道将中心城区方圆12平方公里内的60个居住区和商业综合体相连接,几乎覆盖了蒙特利尔中心城区80%的办公建筑和35%的商业建筑。在这个系统里不但有购物中心、旅馆、银行、办公室、博物馆,还包括了大学、7个地铁站、2个郊区通勤火车站、1个公共汽车总站和Bell中心。 “地下城市”的日均人流量已经达到了50万人次,成为当地人躲避地面交通堵塞、严寒和酷暑天气的最佳步行系统。

至于到底多伦多的PATH系统全世界最大,还是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市”是全世界最大,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图-15,蒙特利尔RéSO系统平面图(http://www.stm.info/sites/default/files/pdf/fr/plan_downtown_and_underground_city_2013.pdf)

图-16:蒙特利尔RéSO在圣安德鲁教堂(St. Andrew Church)的出入口

如今,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市”作为其城市规划的重要成就和吸引点,被写入众多的旅游手册之中。“地下城市”的运营时间基本上和蒙特利尔地铁系统的运营时间保持一致,即从早上5:30到凌晨1:00。

回逆到最初,“地下城市”这一概念是由规划师Vincent Ponte(1919~2006)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来的。蒙特利尔的首条地下通道是1962年建设的联接中央火车站和Place Ville-Marie建筑综合体的通道。在1966年建成的将蒙特利尔地下铁路系统Bonaventure车站、中央车站和Windsor车站与Chateau Champlain旅馆、Place du Canada办公楼、Bonaventure广场的地下通道构成了蒙特利尔“地下城市”的核心部分。然而“地下城市”的大规模发展正是依赖于蒙特利尔城市交通委员会所制定的地铁出入口有和相关建筑相联接的优先权政策,当1966年蒙特利尔地下铁路系统投入使用的时候,已经有十多栋主要建筑与其站点相连。

图-17:蒙特利尔RéSO

图-18:蒙特利尔RéSO

图-19:蒙特利尔RéSO

到1974年,随着Desjardins建筑综合体的落成,标志着蒙特利尔第二个中心城——“地下城市”的正式形成。这个地下中心位于地铁Place-des-Arts站和Place-d’Armes站之间,其将艺术馆、Desjardins建筑综合体、Guy Favreau联邦政府大楼和会议中心联接成为一个整体。在1984到1992年之间,随着Peel和McGill地铁站之间Cours Mont-Royal、Place Montréal-Trust、 和Promenades Cathédrale三个商业中心的地下联接系统的建成,加上原来McGill地铁站所联接的The Bay百货公司、Les Ailes综合体、Eaton中心和另外的两栋办公楼,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市”再一次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张。

图-20:蒙特利尔RéSO在艺术广场(Place des Arts)下的通道

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蒙特利尔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巨型开发项目(mega-projects)的完成,地下城市的规模扩张到了如今的规模,这些项目包括蒙特利尔最高的建筑——1000 De La Gauchetière,Le 1250 René-Lévesque和蒙特利尔世界贸易中心(Montreal World Trade Centre),其中1000 De La Gauchetière商业中心的建成使蒙特利尔地下城功能的综合性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包括一个主要的公交车终点站、一个标准室内溜冰场,并在Bonaventure地铁站和中央车站之间提供了多种联系通道。这个系统在90年代的扩张以Ville Marie广场和Eaton中心的联系通道的建成为终点,这个通道不但联接了两个商业中心,更重要的是它们将两条地铁线路(绿线和橙线)联接了起来。

最终,在2003年,通过对Quartier international de Montreal的重建,蒙特利尔利用连续的行人通道将市中心的地下部分完整的相联接,使得人们完全可以在地下就到达市中心的所有重要建筑和场所。这也使得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得到了最终的完善。

卡尔加里步行系统

卡尔加里(Calgary)沿着Bow河,座落在加拿大艾尔伯塔(Alberta)省的南部,是进入洛基山脉(Rocky Mountain)的主要入口。因为卡尔加里市内云集了众多石油公司的总部,是加拿大的商业重镇,所以她又有着“加拿大能源之都(the Energy Capital of Canada)的别号。大卡尔加里地区2006年的人口规模达到108万,是加拿大第五大城市。因其地理位置,卡尔加里呈现典型的山地气候,常年干燥少雨,7月的常年平均气温在10~20℃,1月份的常年平均气温则在零下16~4℃。

依据卡尔加里市政府的介绍,卡尔加里的高架人行系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高架人行系统,其长度达到16公里,包含了59座人行天桥。该系统之所以命名为“+15”主要是因为该高架人行系统距街道的一般高度都在15英尺左右。

图-21:卡尔加里“+15”系统平面图(http://www.calgarydowntown.com/imagedir/plus_15_network_map.pdf)

图-22:卡尔加里“+15”系统入口标志

“+15”系统是建筑师Harold Hanen于1966~1969年在卡尔加里市规划部门工作的时候,基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的经验构思和设计的。同时由于“+15”高架人行系统的设计,Harold Hanen获得了1970年度Vincent Massey[1]城市规划贡献奖。

整个“+15”系统于1970年开始投入使用,通过59座封闭的行人天桥,该系统将卡尔加里市中心的主要建筑都联接了起来。这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一系列的室内购物中心和卡尔加里的旗舰百货商店。根据卡尔加里的地方规划条例,规定新建的建筑必须和该步行系统相联接,作为交换条件,其地块的容积率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当新建的建筑因为位置等关系确实无法和“+15”步行系统相联接的时候,发展商必须向市政府所管理的“+15基金”进行相当的捐助。该基金主要用来完善“+15”步行系统。

图-23:卡尔加里“+15”系统的过街天桥

图-24:卡尔加里“+15”系统内的公共空间

但近些年来,对“+15”步行系统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主要问题就是集中在“+15”步行系统将人流都局限于室内空间中,减少了街上的人流,弱化了本应丰富多彩的街道生活。因此,卡尔加里市政府开始重新检讨和评估“+15”步行系统。该研究的部分目的就是试图找出如何解决部分地区街上人流过度减少的问题,通过限制“+15”系统的扩展而将人流引导到街面上的可能性等。同时也可能对卡尔加里的城市规划条例中强制要求市区新建建筑必须和“+15”系统相连接的部分进行修改,

加拿大步行系统的反思

加拿大因为处于高纬度的原因,其城市的商业步行系统基本以封闭的地下或地上通道为骨架,将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商业、办公、地铁等系统相联接构成一个巨大的贯穿于整个城市中心区的室内步行系统,避免其极端气候对行人的影响,形成了其独特之处。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思想的发展,尤其是新城市主义的影响,在不同的学术层面上对加拿大这种封闭式步行系统的设计都有不少的反思。

首先,这种封闭的地上或地下步行系统在疏解地面交通压力的同时,也严重削弱了城市地面街道的“生活”,将原本属于地面街道的行人都转移到了地下,直接导致了城市街道的“冷清”,使得构成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因素——街道生活(street life)的特征不明显。

其次,与封闭步行系统相联接的私人商业设施为了吸引人流,兴建了众多的室内公共活动场所,以丰富自身的环境,从而聚集人气。但是这在另一个方面也使得城市所投资的地面公共开放空间的使用率和吸引力下降,弱化了传统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空间特征构成和城市生活特征构成中的作用,对城市可识别性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再次,因为土地权属的问题,使得整个城市的封闭人行系统是有多种权属的物业所构成的。在西方法律体制下,政府很难对管制私人物业的运营加以强制性的管制,从而给步行系统的整体运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得在非办公时段整个步行系统的可达性出现比较大的问题。

不过由于加拿大本身的自然条件限制,使得人行系统设计更为复杂,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思维定式来判断封闭或是开放的人行系统是否更加适合于现代的城市生活和要求。但是,一个便捷、便利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立是大规模城市步行系统建立的首要基本条件。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