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加拿大本地一个关于教育的公益讲座,主讲的专业人士问听众,你们有没有觉得你的孩子生活在监狱的牢房里?
孩子们回来就钻进自己的小屋,搞些什么父母也不是特别清楚。只有吃饭的时候露个面,露面的时候也低头看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
甚至有的连吃饭的时候也不露面,父母要把饭送到孩子屋子里。父母像是探监的人,带着吃的喝的穿的,有的时候像狱警,监督着孩子的定时吃饭,睡觉,行为不要出格。
这样的生活,和监狱的生活还真是差不多,孩子没有生活在有实体栅栏的监狱里,但是孩子的周围有着一个无形的栅栏,孩子悄悄地被关在里面,父母想打开栅栏,解救孩子,但是却找不到钥匙。
这个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生活在栅栏里,慢慢的,孩子觉得生活在栅栏里很舒服,不愿意出来了,父母的努力只是让他们反感。
作为一个旁观者,也没有任何教育学背景的人,我很难对这种现象的成因做准确的判断。只是根据我的接触,有一点是父母可以思考的。
每一个青少年生活的空间很小,但是心都很大,大到这个世界都无法容纳。而我们成年人的生活空间可能大的多,但是我们的心很小,小到我们只放的下我们眼前的柴米油盐。
当孩子们成长的时候,父母在孩子眼里变成了侏儒。大家都知道,孩子童年的偶像是父母,然而当孩子渐渐成长,当孩子们广阔的心发现父母的渺小,孩子们开始迷惑。
他们迷惑的时候就会寻找答案,但是他们的能力还不够,于是他们从迷惑变成迷惘。
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到虚幻的世界里面去,因为虚幻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实现,虚幻的世界里面一切都可以创造,虚幻的世界满足了孩子们广阔的心的需要,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虚幻的世界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们-社交网络。
但是虚幻的世界是可怕的,因为我们在虚幻的世界里所得到的,在现实世界里没有用处。所以在虚幻世界里越快乐,回到现实世界,会更痛苦。
其实不光是孩子,成人也是一样,现在的微信族里面有多少成人,据统计,成人微信族每天在微信上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
遗憾的是,孩子们还缺乏自制能力,就像吃饭一样,好吃的吃,不好吃的不吃。他们很容易从喜欢一个东西到沉迷一个东西,尤其是这个东西可以满足他们的幻想,孩子们就这样子进入了监狱。
这个监狱不是孩子自己建设的,不是父母建设的,是这个商业社会建设的。我们现在所谓的注意力经济时代,注意力就是商家的利润,所以,商业社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去夺取孩子们的注意力,把孩子们关在他们精心设计的监狱里。
我真的很庆幸我出生在一个没有电脑手机互联网的时代,但是抱怨技术进步也解决不了问题。既然是已经进入了这个时代,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做父母的只能和这些监狱制造者们力拼了。
我也观察到,其实有些孩子是很有自制能力和想法去远离这些东西,有计划的去做一些帮助自己未来的事情的。
我自己的体会是,如果对未来有着比较清晰的目标和渴望,就不容易被那些一时的痛快所分心。
志向越清晰,越长远,往往你的意志力也越强,志向不是空想,需要好好思考和研究,所以花些时间引导孩子来立志,思考自己的未来目标,是每个父母应该全力去做的事情。
怎么样让孩子立志呢,我觉得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师益友的圈子是很重要的,良师不仅仅是老师,而是能够为实现孩子的志向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的人,也包括父母自己。
益友是那些有志向,有计划的孩子们。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多带孩子出去听闻,出去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记得我们组织了几次活动,一开始几个中学生一直在玩游戏,但是到了后来的活动,他们就开始和别人交流,还表演了节目。
所以,持之以恒的带孩子和外面的世界互动,慢慢把孩子的注意力放到现实世界上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们不要只是做保姆,做久了,孩子们就把你们看成只是保姆了。
我记得有一个母亲,每次做饭都要做五六个菜,加上各样水果,就是希望孩子每顿饭都有自己喜欢吃的菜,结果呢,孩子经常找借口不吃饭,自己跑出去吃披萨,父母顿顿吃剩饭。
健康的美食固然重要,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根本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他们要吃的,是精神食粮。
如果不让他们的精神食粮吃饱喝足,再多的物质食粮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无济于事。所以我倒是建议父母们,有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出去吃披萨和可乐,少一些时间做饭,多一些时间交流,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