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正在融化。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卫星数据显示,北冰洋部分海域水温2007年为零下13摄氏度,创历史新高;夏末测得北极冰块总量仅为4年前一半。有专家悲叹:“北极在哀鸣。”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北极冰雪融化忧心忡忡。加拿大北极圈内一个名叫丘吉尔的小镇正满怀期待地憧憬着气候变暖后的美好蓝图。 面对全球变暖,51岁的丘吉尔镇镇长迈克·斯彭斯说:“你无法与之对抗,只能接受这个事实。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利用气候变暖,成为赢家。” 加拿大是寥寥可数的几个可以因气候变暖而受益的国家之一,它在北极圈内的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40%。在斯彭斯的想像中,他管理的丘吉尔小镇不仅前途光明,而且将成为世界级交通枢纽。 丘吉尔位于加拿大马尼巴托省,北极圈内,是哈德孙湾西南海岸一个港口小镇,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人口仅为923人。 小镇自诩为“世界北极熊之都”。几十年来,它基本仰仗每年秋季大约6个星期的旅游收入生存,期间北极熊聚集此地,开始一年一度的北行迁徙。夏季,这里能看到一些海鸟和白鲸。 气候变暖前,小镇的情形每况愈下。这里与内陆的一条连接动脉——哈德孙湾铁路破烂不堪,常常发生出轨和晚点情况。丘吉尔建于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如今看起来依然一片萧条景象。尽管哈德孙湾面向大西洋,但在过去1000年内,这里的洋面每年有9个月处于封冻期,大大降低了海港利用率。上世纪90年代早期,这里原本就不景气的航运业几乎陷于停顿。 加拿大政府觉得这里的经济如此糟糕,实在无利可图,于是在1997年将丘吉尔港口割让给美国运输公司OmniTrax,成交价是7美元。 过去的3个夏季,丘吉尔气候温和;去年秋季,“寒冷中透着温暖”。冬天,雪也少了,居民基本不必用铁锹铲除门外台阶上的积雪。 温度上升意味着港湾现在一年可以有4个月航运期,而不是原来的3个月。而且,看这趋势,航运期不会只停留在4个月,还将继续延长到6个月、9个月,甚至全年。至于什么时候?专家也说不清,总之“很快”。 对于OmniTrax公司来说,气候变暖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花7美元就拥有了加拿大北极圈内唯一的深水港,很快将被证明是世界上最明智的一笔买卖。目前,从欧洲或东北亚来的船,走的是穿越中大西洋的古老路线;气候变暖后,如走北冰洋路线,航程可以缩短40%。从此,世界航运版图将发生巨变,丘吉尔将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大多数丘吉尔居民对小镇的未来充满期待,正如一名小镇前议员所言:“该轮到我们了。”
加拿大政府开始对丘吉尔小镇刮目相看。总理史蒂芬·哈珀去年9月来到丘吉尔,承诺拨款6800万美元改善小镇面貌,修缮破烂不堪的铁路。 马尼托巴省交通部长罗恩·勒米约显得更加积极。他说:“我们不能坐等冰块融化。” 已经有船只被加厚一英寸钢板,以便在哈德孙湾较为松动的冰块中加速航行。但勒米约觉得还可以采取一些更迅捷的措施:“如果使用原子能破冰船,这个港口就可以全年通航了。”他正在积极向议会游说,支持者为数不少。 俄罗斯多次表示,愿意帮助丘吉尔镇破冰,希望从中为自己找到“金矿”。俄罗斯驻加拿大大使格奥尔基·E·马梅多夫曾对丘吉尔进行旋风式访问,向这座小镇表达了良好祝愿。他希望在丘吉尔镇和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之间架起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北极大桥”。 摩尔曼斯克位于俄罗斯北部海岸,是一个面积比丘吉尔大得多、但同样萧条的城市。如今,从摩尔曼斯克驶向加拿大的船只需途径大西洋、圣劳伦斯海路、大湖区,才能最终到达安大略省的桑德贝,整个行程为期17天。如果摩尔曼斯克和丘吉尔镇之间的航线能够打通,行程则可缩短到8天。 去年10月,一艘满载着化肥的俄罗斯船驶入丘吉尔镇,受到热烈欢迎,标志着两地之间伟大合作的开始。 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就在丘吉尔镇北部不远的努纳武特省,居住在那里的3万名因纽特人却对气候变暖很是担忧。 因纽特活动家彼得·艾尼克说:“这里开始出现野兔和以前不曾见过的虫子,比如蝗虫。”对于这些新来的“客人”,因纽特人并不欢迎。他说:“驯鹿可能因为蚊子而生各种疾病,如果我们赖以生存的动物生了病,我们还能吃什么?” 其实,丘吉尔也面临类似的生态问题:这个小镇最大的财富——北极熊,可能在新时代无处觅食。自最近的冰川期以来,它们每年秋季都会聚集在哈德孙湾,等待洋面结冰后,北上寻找食物。可如今,全球变暖使它们的迁徙期不断延迟。冰期越短,它们寻找食物的时间就越短,同时意味着繁衍数量越来越少。 研究人员说,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丘吉尔北极熊的数量已从1200只下降到不足1000只。 导游凯尔西·埃利亚松说,哈德孙湾一带是加拿大观察野生动物的最佳地点,可以看到驯鹿、驼鹿和100多种鸟,夏季还能看到白鲸。可现在,40%的物种已向北迁移。 如今,丘吉尔俨然是一个建筑工地,到处是推土机和运输砂砾的卡车。市民保罗·拉特森说:“任何地方,只要就业和环境发生冲突,获胜的总是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