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加拿大部分石油投资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俄克拉荷马州做竞选旅行时高调宣布,他将加快审批横贯加拿大输油管公司“关键石超大输油管”线在美国境内南半段的建设,以便尽快将产于俄州的原油输送到德州位于墨西哥湾的炼油厂。
此前,奥巴马曾两次推迟了对“关键石加美超大输油管”项目的审批,并备受指责,有分析认为,奥巴马现在调整策略,是试图以这一项目的兴建来封住共和党的攻击之口。
但加拿大朝野对奥巴马的宣布并不买账,加拿大联邦与盛产油砂原油的阿尔伯塔省政府上下呼应,继续致力于能源出口的多元化。访华结束后,加拿大总理哈珀已再度出征,前往泰国、日本与韩国进行访问,并参加核峰会。不过,开拓这三个国家的原油市场,仍然是他的主要日程。
美加诉求不同
油砂是加拿大一笔最大的物质财富,它每年为国家创收近1000亿加元(现1加元约=1美元)。哈珀一年前就宣称:加拿大将成为全球能源超级大国。但这一目标实现并不容易。
首要挑战是加能源出口市场太过单一。据统计,加拿大原油出口的97%是输往美国的,除此之外几乎不存在其他市场。横贯加拿大输油管公司计划投资70多亿美元,增修一条长达2700公里的管道,将产于阿尔伯塔省北部的油砂原油输送到美国德州墨西哥湾炼油厂。但在美国环保组织强烈反对下,面临大选的奥巴马总统于去年底宣布将项目审批推迟到大选后的2013年。这给急于通过扩大原油出口以保持经济增长,创造工作岗位的哈珀政府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加拿大已经认识到,“只在美国这一棵树上吊死”不符合国家利益。蒙特利尔银行副总裁凯文·林奇就明确指出,尽管加美两国有诸多的共同利益,但就能源而言却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加方的利益是能源价格的最高化,而美国的利益则是价格的最低化;美国要的是能源的供应安全,而加拿大需要确保的则是需求安全。”
油砂有多“脏”?
其实,油砂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多是被环保组织夸大了。有分析就指出,油砂对环境的影响还是有限的,甚至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不利因素正在被逐步克服。
以用水量为例,已较之前大为减少,每开采一桶原油现只需2-4桶水,而且循环用水现已达到了80%-95%。加去年全年用于油砂开采的淡水总量不到1.1亿立方米,仅占到该省全部用水量的7%,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并无任何影响。
美国斯坦福大学受欧盟委托的调查报告认为,每桶油砂油开采产生的温室气体比常规原油要高出22%。但据加环保署的统计,加油砂开采释放的温室气体年度总排放为45百万吨,占全加排放总量的6.5%,占全球排放总量的约0.1%,对环境并无太大影响。
中国进入需谨慎
环保组织的反对并未能动摇加拿大政府推动油砂开采与出口多元化的决心,也未影响到各大石油公司前来投资。美国的EXXONMOBIL、英国的BP,法国的TOTAL SA、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在加都有油砂项目投资。中国则是后起之秀,近两年来,中国在加能源投资已达到140亿美元左右。
但中国投资油砂开采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谨慎从事,逐步积累经验,最好的方式还是先合资经营为妥。
原因包括,一是油砂开采需巨型耐腐设备,前期投入巨大,且投资回报所需时间甚长;二是需要不同于常规开采的高难度专门技术;三是加环保标准极高,如尾矿处理,开发后复植等要求甚严,不易过关;四是由于油砂产地偏僻,远离人口中心,同时由于油砂开采的快速扩展,造成当地劳动力短缺。根据加拿大工商委员会的报告,未来10年加石油工业的缺口将达到13万人,而加拿大全国各行业每年发出的短期工作签证则只有3万人。
今日美国:高油价?来吧!
燃油价格再次升高,有预测认为下月美国一加仑汽油将达4.25美元。今夏将达5美元。对于这一局面,美国共和党指责奥巴马,认为是奥巴马限制了加拿大和美国之间长达1980英里的输油管道项目,而这是美国油价上涨的原因。同时,共和党认为奥巴马支持高油价,是为了营造让美国人接受新能源的社会氛围。
就美国过去四十年的能源政策来说,两党的政治家都缺乏明智判断。政府没必要一味地反对高油价。市场会给我们信号,让人们校正的自己行为。面临缺乏石油、油价高涨的经济现实,市场可以引导我们做出改变。历史也证明,人们可以发展出创新的、有意义的解决方法。如果人们始终拥有足够的、便宜的能源,就会造成浪费成瘾,而稀缺和昂贵可以让我们清醒。
当经济衰退和高油价同时来临时,对汽车行业是个考验,但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开发新能源驱动的汽车公司则能保持竞争力,开拓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当政治家们还在为油价争论时,实干型的企业家已开始在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社会各领域也开始对新能源采取接纳的心态,寻找石油替代资源。这些努力都将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但在增加石油效能、开发新能源之前,激活本地经济发展是目前最重要的议题。如果想进入一个更多就业、更多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社区的未来,我们就需要将油价上涨视为另一种市场信号:必须重视本地经济发展。当维持现状的成本大于危机改变的风险,改变就会发生。现在,增长的油价拉升了维持现状的成本。这意味着承担改变的风险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