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在加拿大被收养的中国娃娃

在多伦多,我们越来越多地可以见到异族父母带着领养的中国娃娃在大街上行走。在中国的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常常可以见到盛装的中国孩子们在自己外族父母的陪伴下到中国文化中心参与庆典活动。别看他们身穿红色小旗袍或青色唐装,也用红头绳扎着小辫儿或带着小地主瓜皮帽,但小口一开都是地道的本地英文。他们的行为举止也与本地的孩子们没有任何区别。他们习惯吃汉堡包、也惯于席地而坐。他们以晒得黝黑的皮肤为荣。他们也一样参与棒球和冰球的活动。


曾几何时,每当我见到这样的孩子就会在心中感叹:唉,可惜了!虽然他们成长在一个物质丰盈的家庭里,但这些中国娃娃们将不会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缘。长大之后,他们又会对中国有多少了解呢?然而,有幸认识了一些朋友之后,我的观点有了很大的变化。


L君夫妇先后领养了三个中国女儿。大女儿九岁,文静腼腆,在学校是全A学生。大人讲话时她总是静静地听,从不插嘴多语。二女儿快六岁了,活泼好动,与人是自来熟,特别爱笑。才两岁半的老三特别喜欢照相。如果你建议来个拥抱,她那香香软软的小身体马上会拥入你的怀抱。到他们家看看,中文字画比比皆是。他们还将第一次见到每一个孩子时孩子们身上所穿的衣着都很有情趣地穿在一个镶在镜框里的小熊身上。小熊的裙子上绣着每个孩子的名字。现在,两个大女儿都在周末上中文学校。在他们去接老三的那年,夫妇俩还特地将两个大女儿也一起带回了她们中国的故乡。他们在女儿故乡的报刊上登了启示给孩子们的生母,说孩子们在爱中健康成长,请她们放心。


M君夫妇在自己的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后,又领养了一个中国小女孩。或许因为小女孩是在孤儿院长大的缘故,当他们第一次见到小女孩时,发现她的智力和体质发育情况都比同龄的孩子相差甚远。他们并没有犹豫。一年半之后,当年一起到中国接孩子的家庭组织聚会,他们开了三个半小时的车程特地赶了去参加聚会,为的是让她保持与自己同乡的联系。当年的那个瘦小、怕生的娃娃,现在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小美女了。白暂的皮肤,红色的吊带裙,长长的头发用红色的皮筋扎了小辫子。她看到我在摆弄照相机,走过来看。我拿着相机对准了她的父母。她从相机的显示屏幕中望进去,用手指着他们说:这是我爸爸,这个是我妈妈。我可以感觉到,她很自豪。


B君夫妇一直为自己可以领养到一对双胞胎女儿而感到庆幸。从开始办理各种各样的领养手续开始,他们就设立了一个博客来记录这个从此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决定。从他们的博客里,可以体会到他们是如何为长时间的等待而忧虑、为第一次见到自己孩子的相片而激动。他们在中国第一次见到女儿们时热泪盈眶!随着孩子们的长大,他们的着重点也在随着改变。先是女儿的尿片问题,然后是带孩子去什么地方玩最好,然后是教她们学音乐、不会讲话之前学手语等等。女儿的生日到了,妈妈想到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家庭传统,以点蜡烛的方式来纪念她们的生母。他们还在自己的博客里呼吁为中国孤儿院的孩子们集资,以便让那儿的孩子们也可以的到更好的照顾。在博客里他们讲到,虽然带两个孩子很辛苦,但女儿的到来给了他们极大的快乐。


这些西人养父母们的共同点是他们很有爱心。他们知道自己的中国女儿在某种程度上是与中国文化脱了节,但他们在努力地缩短这个距离。正如在西方长大的,父母是中国移民的孩子们一样,这些孩子们也是从小学中文,学习怎样用筷子。如果她们有朝一日要到中国看看,她们的父母一定会支持她们,或许还会与她们同行。这些父母们知道,自从有了中国女儿,他们自己的生命也就与中国有了某种永远的维系。而他们的中国女儿们可以有这些热爱中国、喜欢中国文化的异族父母看着她们长大,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每当我在大街上看到有异族父母带着他们的中国娃娃时,我还是常常忍不住要多看几眼。我喜欢看到这些父母们看着自己孩子时那种温馨的眼神和骄傲的表情。我也喜欢看到中国娃娃在看着自己异族父母时所表达的那种依赖、信任和天真无邪。


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