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在北美逛超市买菜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在美国生活,尤其是在美国的小镇生活,去超市购物这件事对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来说,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对于平时在图书馆里没日没夜埋头学习的法学院学生而言,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休息和放风。那些推着购物车在沃尔玛穿梭彷徨的时光,是我们孤独留学生活中的一抹光亮。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与几位室友一起坐出租车去超市,然后再坐出租车回宿舍。后来室友买了车,我就非常自然地搭乘他的车一起去超市。再后来,在我搬出来独自居住以后,虽然朋友们依然热情地邀请我搭乘他们的车一起去超市购物,我却都拒绝了他们的邀请。

搭乘朋友的车一起去超市的确方便,但总是不能享受那种独自购物的快乐。去哪个超市,每个超市的时间待多久,大家都得互相妥协,如果要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就会耗去很多时间。更关键的是,去超市采购各种瓜果蔬菜、鸡鸭鱼肉和牛奶鸡蛋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就如同一个人旅行,我更愿意独自完成这个旅程。所以我经常一个人背着一个大书包,戴着耳机听着歌,骑着自行车单独前往。

在从超市回来的路上,我总是背上背着一大包满满的食物,自行车的左右龙头上还各挂着一大包物品。一登上车,人和车就开始摇摇晃晃,并且摇摇欲坠。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奋力在布鲁明顿高高低低的路上起伏,任由龙头左右摇摆,勇猛地攀登途中的小山坡,轻巧地跨越低矮的洼地,“如清风自在的旅行,掠过这辽阔的原野,掠过夕阳里的远山,在无限宽广世界自在奔跑。世界像无尽的画卷,一切像美丽的诗篇……”。


美国沃尔玛的食品区

虽然回来的时候确实有些麻烦,但在去超市的路上,由于我身上只背了一个空书包,骑起车来轻松自如,一路欣赏风景的这段旅程还颇为悠然自得。每次去超市的路上都会穿过一片片树林,树上结满了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我叫不出名字的小浆果。《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大意是路边的李子树虽然果实累累,但必然是苦的,否则早被人采摘完了。这个故事放在中国不无道理,但在美国似乎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骑车经过的马路边的树上都结满了浆果,地上也到处都是掉下来的浆果,被车和人压得稀烂,也几乎无人问津。这些树并不高,我甚至都不用下车,直接坐在自行车上往头顶一伸手即可摘到果子。每次骑车经过这些树,我都会顺手摘下一些红色的小野果,放入口中,享受这奇妙的随手采摘带来的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快乐。“还没为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然后一起分享,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

但最快乐的时刻,还不是采摘野果的瞬间,而是在超市中尽情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的时候。在美国逛超市为什么会如此快乐呢,国内又不是没有大超市,我们好歹也是出国前就逛过大超市的人。那么下面就以买菜为例,谈谈我在美国逛超市的感受。

我们去到一家超市,无论是沃尔玛还是Target,最先去的地方,总是购买蔬菜的地方。因为我们之前在国内都是不做菜的,也很少去卖菜的区域,所以现在在美国的超市,望着扑面而来琳琅满目的各种菜品,穿梭在这些水灵灵的蔬菜中,有一种以前从未感受过的成就感,有一种我们终于开始自食其力了的感觉。


比沃尔玛高一个档次的超市Target

各种蔬菜都有英文标签,当然也只能是英文标签。所以,我们很快就把小时候就学过但早已忘光的蔬菜单词重新鲜活地温习了一遍,同时还学到很多新单词。比如大葱,这个我几乎每次去超市都会买回家炒各种肉的百搭食物,是到了美国,我才知道它的英文名字叫leek。

除了大葱,我第二个必买的菜是青椒,因为青椒炒肉是我们最常做的菜。这里青椒的价格也贵得吓人。一般来讲,5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5元)只能买四个青椒。在布鲁明顿的超市,菜与肉的价格关系一般是这样的:菜比肉贵,牛肉比猪肉贵,猪肉比鸡肉贵。羊肉买不到,鸡翅最便宜。因此我每次做青椒肉丝,总是舍不得多放青椒,总是都用一个青椒搭配四个人吃的肉。大葱也要差不多一美元一根,我也是每次在炒四个人的肉时,才舍得放一根大葱。


来到美帝就不要再去想一人多高的山东大葱了,基本上超市里都是下图这货

土豆和洋葱这两种听上去就很美国的菜,也是我们几乎每次都买的食物。土豆用来单炒或与肉红烧,洋葱则用来炒牛肉,炒鸡蛋或炖牛肉汤。对于这两种食物,我们一般都是一整袋的买,因为无论是自驾车,坐出租车,还是如我一个人般骑自行车,来一趟超市都不容易。这种不易放坏且需求量大的食物,我们一次就会买很多。

番茄不易储存,无论放不放进冰箱,都是不到一周就会坏掉。所以我每次最多买四个,回家做我独门研制的番茄牛肉汤。四个番茄用手撕成小块(不用刀切,否则会流失原汁),配以老姜、洋葱、大料、桂皮、花椒、干辣椒与牛肉、牛骨、棒骨和鸡架以慢火同炖8小时以上,一锅清新扑鼻、肉香浓郁、番茄与牛肉缠绵悱恻水乳交融融为一体的绝世好汤即大功告成。我一般都是在睡前把这些食材放进慢炖锅开始熬制,清晨醒来,鲜香满屋、浪漫满屋,汤不醉人人自醉。

在我买的菜中,最素的菜就是青椒、大葱、番茄和土豆了,因为我完全是肉食动物。这个倒不是因为美国菜比肉贵,会过日子的我因为适者生存才进化为肉食动物的,而是我从小就是这个饮食习惯,当然在中国的时候一直被人批评这样的饮食习惯不健康。没想到现在到了美国,这个习惯得到了美国人的热烈欢迎。

记得有一次我跟几个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还有中国人一起出去参加一个活动。午餐是美国人安排的,所以我们每个人的食物都一样:一只烤鸡,一块牛排和一个烤土豆。我一看到这些食物就两眼放光,也顾不上跟周围的人寒暄,就开始埋头大吃。很快,我就美滋滋地几乎骨头不剩地吃完了一只烤鸡,然后擦擦嘴边的油,开始吃牛排。土豆这么素的菜我还要放在最后才吃。


在超市里销售的牛排

周围的美国人都对我这种吃法赞不绝口,纷纷伸出大拇指说,“你是我见过跟我们美国人饮食习惯最像的亚洲人”。因为其他的中日韩等国的人,都在旁边抱怨为什么没有安排素菜啊,只吃鸡和牛排太荤了吃不下啊,今天的食物的太多了吃不完等等。而我在最后竟然把这些肉全部吃光,并且比同去的几个美国人还吃得快,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感觉。其他的亚洲人,包括中日韩三国,几乎都是先吃了土豆,鸡剩下了一半,牛排完全没动。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看过的连环画《西游新记》里的美国人举办的“大吃比赛”。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参加决赛的选手的名字“一扫光”、“八把叉”、“丛林饿虎”……。这套连环画讲的是西游四人组去美国发生的种种经历,中西结合,风趣幽默,给年幼的我普及了很多美国文化,以至于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也许是在那个时候,也许是在象那个时候的很多时候,我心里就埋下了西方文化的种子吧。

(作者:鲁佳)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