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大熊猫做客多伦多5年 饲养能力遭质疑

导读:加中双方发出联合声明,中国将借出熊猫来加10年,其中有5年住在多伦多动物园。据估计,大熊猫驾临多伦多动物园后有望带来很多门票收入,纳税人不但不会为饲养付出额外费用,而且还可以缓解动物园捉襟见肘的财务。然而,也有部分组织对加拿大是否有能力迎接大熊猫到来表示质疑,认为两家动物园缺少财力支持,会影响熊猫的生活条件。

昨日(周四),加中双方发出联合声明,中国将借出熊猫来加10年,其中有5年住在多伦多动物园。据估计,大熊猫驾临多伦多动物园后有望带来很多门票收入,纳税人不但不会为饲养付出额外费用,而且还可以缓解动物园捉襟见肘的财务。然而,也有部分组织对加拿大是否有能力迎接大熊猫到来表示质疑,认为两家动物园缺少财力支持,会影响熊猫的生活条件。

中加签能源协议 国宝大熊猫”陪嫁”

在经过了两日的会谈、签署能源和投资协议后,哈珀向中方提出借出大熊猫,并获得了同意,所以有中国媒体说,国宝大熊猫是中加能源协议的”陪嫁”。中方的友善姿态令加拿大代表团松一口气。加中贸易理事会会长哈德尔(Peter Harder)评论:中国重视熊猫,而熊猫是珍贵动物;因此这不仅是亲善之举,也是将来关系密切的象徵。

据悉,大熊猫上次来加拿大还是近30年前的事情。1985年,中国方面曾派大熊猫”青青”和”全全”短暂访加100天,也是下榻在多伦多动物园。当时正值感恩节假期,游客数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后来的近30年中,即便是在上世纪90年代克雷蒂安任总理时期的中加”蜜月期”,中方都没有派遣大熊猫访加。

据中加双方的声明,一对大熊猫将在加拿大住十年,作”研究和保育”之用,其中5年待在塌于多伦多动物园,另外5年则会移至阿省卡尔加里动物园。作为回报,每间动物园每年将向中国的大熊猫保护区捐赠100万元。

报告还说,加拿大和中国官员,以及中国动物园协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Zoological Gardens)同意大熊猫2013年抵达多伦多。这样,中国的大熊猫专家将有机会前来多伦多考查动物园设施,动物园也会有时间准备好馆舍,并宣传大熊猫来访。同时,大熊猫饲养员此次也将从中国陪同大熊猫来多伦多,以便监管它们的情况,如同1985年大熊猫”青青”和”全全”短暂访加100天的情形一样。

多伦多动物园闭门开会研究饲养细节

从哈珀访问中国开始,多伦多动物园理事会成员都闭门开会,讨论大熊猫访问多伦多的细节。动物园将在哈珀总理访华期间做出正式宣布后,透露具体计划细节。

据本地英文媒体获悉的内部消息,多伦多动物园此次不会修建新的大熊猫馆舍,只会重新整修欧亚大陆展厅现存的馆舍。如果要修建新的馆舍大约需要1000万元,相比之下重整馆舍会节省金钱。整修基金将来自为动物园升级而预留的资本预算。

多伦多动物园制定的方案中还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是食物和运输。熊猫的食物竹子的营养价值很少,每天必须吃12到38公斤竹子才能满足其能量需要,仅仅竹子一项每年要花费近50万元。由于竹子富含纤维,熊猫的排泄量很大,如何清洁的运输也是需要仔细研究的内容。

除此之外,动物园理事会还讨论了大熊猫访问期间的保安问题,因为大量涌入的人流通常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

饲养大熊猫不会给市民增加负担

动物园计划,向观看大熊猫的游客收取未具体说明的额外费用,如同动物园之前对其他特别展出收费一样,早前的报告建议价格约为2.4元。有关职员预计,这对大熊猫至少可给捉襟见肘的动物园带来500万元利润,再加上一些捐赠,非但不会给市民增加负担,而且还可以改善一下动物园财务。

本市市议员迪贝梅雷(Glenn De Baeremaeker)预计,大熊猫驾临多伦多动物园后,可望令动物园的入场人次增至200万。

2009年9月的员工报告曾预计,大熊猫抵达后,可在第一年令游客数量增加45万,第二年增加15万,第三年仍可令游客数量微幅增加,但到了第四年和第五年,随着新鲜感降低,大熊猫就不会对游客数量有明显帮助。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欢迎大熊猫到加拿大。部分组织对於多伦多和卡尔加里动物园是否有能力迎接大熊猫到来表示质疑。

加拿大国家动物园监督机构(National watchdog Zoo Check Canada)就指出,多伦多与卡加利动物园均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这会影响大熊猫的生活将。熊猫是一种复杂物种,需要宽阔的空间和自然环境,并且是最难适应被束缚被囚禁的动物。该机构负责人伍德叶(Julie Woodyer)还提到,纪录数据显示卡尔加里动物园近年来接二连三发生动物死亡事件,从黄貂鱼(sting rays)到大象宝宝等等。

美国生而自由基金会(Born Free USA)加拿大代表马可奎(Barry Kent MacKay)也指出,熊猫的饮食习惯可能也是个问题。他并表示,如果仅仅是为了把这两只熊猫带来加拿大关在笼子里供游客参观,这与研究保护和科学教育的初衷相悖。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