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如何对待加国职场欺凌,切勿“一忍再忍”

在本国职场欺凌现象普遍的前提下,受语言和文化限制的华裔新移民是否受欺凌更甚?被欺凌后,又该怎么做?为此,本地华裔社区人士给出以下相关建议。

多伦多华咨处行政总监谭黄梅初表示,受语言和文化约束的华裔新移民,的确有因为不熟悉本地劳工法,而被雇主欺凌,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雇主不为新移民提供带薪假期、不按时发工资、工作分配不公平等。一旦屡次被明显不公平待遇,谭黄梅初建议新移民,不要采取息事宁人的作法,导致“一忍再忍,最后无法再忍”的惨剧发生。相反地,尽量在心平气和时,与当事者沟通,或许对方的作法纯属无意;如果沟通还是无效,那么以书面形式将欺凌事件记录下来,交递给高层部门,与此同时,有时间要尽量阅读相关法规,了解自己的权力。

大多区华裔及东南亚社区法律援助中心吴瑶瑶则表示,华裔新移民的确有因英语不好而受欺负的情况发生,但也是因为英语不好,让他们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现状。吴瑶瑶建议,遇到不平等待遇时,首先要分清是否涉嫌歧视因素,如果是,那么可以将受欺凌事件完整记录下来,然后向人权组织投诉;如果欺凌举动毫无缘由,则可按照公司的“职场反侵犯条例”(Workplace Anti-harassment Policy),将问题反应到最高管理者处。吴瑶瑶另外提醒,此类投诉只在一年内有效,所以建议有问题尽快解决。

华裔律师栗钧表示,职场华裔多在人权遭侵犯时,才寻求法律帮助,这些侵犯性质的欺凌行为,主要表现在嘲笑当事人口音上。新移民一旦遇到此类情况,要第一时间用准确英文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在场目击人全部完整记录下来(如果英语能力不佳,也可借助朋友或义工等帮助)。递交给部门领导,或人力资源部,与此同时自己也要将文件备份,因为一旦问题未得到解决,或者甚至被刻意忽略,当事人则可以将问题反应到人权组织,或从当地服务中心如华咨处等寻求帮助。

===================补充阅读:加安全委员会透露,职场霸凌6人有1人受害======================

据加拿大安全委员会(Canada Safety Council)最近统计的一份报告显示,全国职场范围内,平均每六人当中,就有一人曾遭受欺凌,与此同时,平均每五人中,则有一人曾亲眼见到同事被欺凌。为了让职场欺凌这种现象得到重视,约克郡的万锦市、新市联合烈治文山市将10月19日定为“安省停止欺凌日”(Blue Shirt Day Ontario Stop Bullying Day),市民当天可以身穿蓝色衬衫表达对职场欺凌现象的抵制。

这份报告中显示,职场欺凌的定义,顾名思义,是有人在职场上为了让目标对方不得安心工作而作出的以干扰言语、行为等混淆起来的欺凌行为,这也是对对方实施的心理暴力。尽管职场欺凌现象普遍,且发生频率持续上升,但目前全国职业健康及安全类法律中,却没有一项明确针对这种欺凌的条目,也没有要求雇主在职场中提供任何防范职场欺凌相关的项目。

另外,根据职场欺凌协会(Workplace Bullying Institute)统计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在受欺凌的群体中,女性占57%;而近72%的欺凌者为高层职位;同等职位间的欺凌发生频率为18%;最易被欺凌的对象为40岁左右的女性,另外,欺凌普遍发生在已在岗位上就职多年的人身上,职场新人相对来说更不受欺凌者的“青睐”。

根据欺凌的不同表现和导致原因,安全委员会将欺凌分为七种:第一种,冷性欺凌(Subtle Bullies),主要表现在通过人前人后的不同表现,散布谣言;第二种,公开欺凌(Abusive Bullies),主要作法为在公开场合,没有一丝怜悯的侮辱受欺凌者;第三种,控制性欺凌(Controlling Bullies),通过控制受欺凌者的时间、财务等避免其得到成功;第四种,放肆性欺凌(Raging Bullies),不受控制的,对自己周围的人都进行恐吓。

第五种,对下属欺凌(Echo Bullies),即仅对下属实施欺凌;第六种,职位欺凌(Opportunistic Bullies),为争夺职位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竞争性质的欺凌;第七种,诬陷性欺凌(Critic Bullies),用不真实的言语诬陷他人所作所为。

安全委员会建议,因职场欺凌的发生非常微妙,如上司对下属的欺凌,完全可以被上司解释为“是为了让下属尽快将工作做完”,而在调查报告中也显示,遭受欺凌者中,13%被转职、40%自行离开工作岗位、24%被停职、只有23%的欺凌者受到应有惩罚。
所以安全委员会建议被欺凌者将遭受的欺凌归类,并将发生时间、地点、是否有目击者等细节问题完整记录下来,寻求法律帮助,另外也可在心平气和时,与对方沟通,了解对方的欺凌行为是否纯属无意。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