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本地出生的华人孩子统称为CBC,即Canadian Born Chinese。笔者接触过几个CBC说实话印象都不怎么样。现在笔者马上步入婚姻的殿堂,孩子以后也肯定会出生在加拿大,但是是不是要让他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CBC,我的答案是很明确的,绝对不!
笔者现在就常常和自己的未婚妻讨论这个问题,以后孩子出生了,能享受到这里的环境,这里相对安全干净的食品,这里的各种福利,自然是一件美事。但是讨论到以后上学的问题,虽然加拿大的教育制度是上学到高中都免费,但是如果我有了孩子,小学,初中里的任何一个阶段,我肯定是会把他送回中国去上学的。原因就是这里的CBC让我感觉到,他们与父母的感情和他们的黄皮肤如此的不相称,和父母相处则少了中国人最敬重的一个字-“孝”字。
笔者是个很有同情心的人,初来加拿大时往往会在沃尔玛这类的大型超市看见许多白人老太太,头发花白了还一个人拄着拐杖,买完东西小推车里大包小包的装着购买的物品,步履蹒跚走向停车场,再费力的一件一件把物品装到车内,有时候因为动作太慢,如果是一些没素质的人在等车位,还会时不时的按几声喇叭给你听。当时看到这种情形觉得加拿大的老太太实在可怜,但是待得时间久了就越发明白,这里父母和孩子之间,原来没有那么亲。
加拿大人的小孩往往和自己的父母没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或者说至少没有表现出来。所以头发花白的老者自己开着车去办一些琐碎麻烦的小事在这里很常见。当然,这里的父母也不会想中国的家长那样,长时间的为孩子提供经济支援,有的省了一辈子钱为的就是给自己的孩子风风光光的办一场婚礼。但是无论如何,和自己的父母相处要是少了这种“亲”的话,至少就笔者而言是无法接受的。很可惜,这里很多CBC都养成了这种习惯,这也是让笔者下狠心,以后一定要送自己的孩子回中国念一段时间书,好好接受一下中国的传统教育。
当然影响笔者做出这个决定的因素还很多,比如语言问题。不知道多少次,我看见过父母用流利的广东话或是普通话和自己的子女交流,而那些孩子的回应则是清一色整齐,地道的英语。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件令人骄傲的事情,我的孩子英语说的那么熘。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这样的事情。
我举个很鲜活的例子,之前上班的地方,我们的主管今年应该要50多了,儿子7岁时随着父母移民加拿大,现在英文中文说的都很熘。我的主管当时选择移民的原因很简单,想多生几个但又碍于中国的一个孩子政策,所以决意移民加拿大。来了之后又生下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随之问题也来了。我主管常常和我发牢骚,说除了大儿子之外,其他一儿一女只会,也只喜欢用英文和他沟通,除了大哥之外,姐弟二人,就算平时放学在家都是以英语交谈,他们也不说普通话,与子女间的隔漠好像大了,真有点后悔移民。
更离谱的是,姐弟二人有时候话语间竟然夹杂着对大哥的几分看不起,大哥还时常会说自己是中国人,但是问问两姐弟他们是什麽人,他们都说是加拿大人。我的主管就说,原先想为子女的教育著想及生多一两名孩子而移民,但现在子女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对父母的关系,使他们实有孩子却是无孩子的感觉。
再者说到笔者想将自己未来的孩子送回国教育一段时间的原因,这里的白人青年,特别是我们所说的青少年“Teenage”,为人处世看起来实在是非常的幼稚。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他们的一些举动让人看了觉得加拿大的教育体系也没好到哪里去,一群人在大街上吵吵嚷嚷的数不胜数,还有些人开着家里父母的车出来载上朋友就觉得有多了不起,开车和飞似地,礼貌二字完全体现不在他们身上。CBC大多也这样,谦逊二字完全与他们没有关系其实中国的社会比加拿大要复杂的多,相信经历过那种磨练的人,是不会如此轻浮,如此不稳重的。所以说以后将孩子送过中国,也可以看做是一种锻炼吧,吃过亏,碰过壁,才会变得成熟。在如此安逸的社会里,人怎么会有成长呢?
当然笔者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就像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人性本善一样,他们有太多的优点我没有看到。每个人的处事原则也不一样,一些我认为的缺点,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优点。但是笔者始终觉得如果条件允许,让自己的孩子回国接受一段时间的教育是有好处的。要是如果非要说什么时段合适,笔者认为初中时最合适的时段。上初中的孩子正从懵懂期慢慢转型,是最容易变坏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如果放任不管,以后相比就回一锤成型,再改就难了!难道你不认为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