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安省新版性教育课程,其中重点项目,是教导年幼学生认识身体性器官名称,与教育第7及8班学生勿于社交网站裸露身体等安全问题。警方「九头蛇」行动反映了这问题的严重性,从事性教育的华裔导师认为,家长在反对性教育课程时,须反思社交网站对青少年的潜在危机,面对此现象,与时并进的性教育课程实属必需。
问到新版性教育课程,会否有助警方更能防止青少年随便裸聊或上载裸照等,约克区警方重大罪案调查组督察卡尼向本报称,不想评论安省教育制度问题,但强调警方一直有联同教育局,向青少年学生灌输网上聊天室安全的重要性,并向学生讨论若在社交视频中展示自身胴体,有机会遭其他人转载,成为被网上欺凌对象。
华人性教育导师王爱玲形容,警方行动确让家长们反思一下,随着社交网站成为青少年间沟通的主要工具,青少年暴露于当中危机已成为值得各界关注的现象;她形容青少年关上房门后,家长们未必知道子女究竟正在登入甚麽网站,或正与何人透过社交网站联系,这正正是新版性教育课程核心所在。
她指出部分青少年于网上被友侪「挑机」,问是否有胆量在视像镜头前脱衣,确实有青少年被人施以「激将法」后,以为只是游戏,在镜头前裸露身体,但他们不知道有另一边镜头前,自己的裸聊过程已被人下载,相片被流传,后果堪虞。
王爱玲认为新版课程在第7及8班,才开始向学生谈到如何使用互联网时保护自己,其实已属保守;她认为随着更年幼学生开始懂得利用智能电话上网,与向友人传递讯息等,课程应该在更早年级教导学生此方面知识。
至于有家长反对向较低年级小学生,教导他们身体敏感器官的正确名称,王爱玲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她举例说年幼小孩被人怀疑性侵犯,由于其父母不想向她谈到该性器官的学名,因而向女儿说这是「蝴蝶」(Butterfly),女儿怀疑遭色魔摸下体,她向老师表示:「叔叔说是捉蝴蝶。」老师不以为然,结果小女孩遭性侵而求助无门。
她称部分家长对性问题,都采取避之则吉心态,他们仍以为青少年子女非常纯情,对性不会好奇,直至发生事情才恍然大悟;王爱玲称当不快事情发生到无可挽回地步,一切已经太迟,所以新版性教育课程就是让青少年子女与家长,防患于未然。
家长会不反对教网上安全
约克区家长会共同主席萧振华则表示,其实大部分安省家长,对新版性教育课程中有关教导青少年子女,如何防止随便在社交网站裸露身体及网上安全的项目,不表反对;家长们反对及质疑的是省府是否在推出课程内容前,充分谘询省内家长,以及质疑一些有关性行为的内容,是否过份露骨。
他称根据联邦政府生部门,列明有关性教育课程的无约束力指引中,也建议制订性教育课程时,有否顾及学生年龄是否适合学习某些内容;有否顾及本国多元文化下,不同文化与宗教背景市民,对教学内容是否接纳等,他认为省府应该重新检视课程内容,考虑到各方反应,作充分而广泛谘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