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加华人协进会(平权会)多伦多分会15日就近日开展的“研究华人长者赡养研究”项目公布初步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华人赡养长者家庭中的关照双方存在紧张关系,华人长者的心理需要更多关注。
该项目在今年4月至5月期间,采用故事讲述及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对12名65岁以上与子女同住老人以及12名至少与一位老人同住的成年子女展开调查。受访者来自多伦多市中心、北约克、烈治文山、士嘉堡及多伦多东区五个地区。平权会多伦多分会执行总干事卢恒轩表示,该项目旨在通过了解双方的紧张关系,来研究造成老人在家中受虐和出现关照困扰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因素。
调查中一位长者表示,“加拿大环境好,吃得好,但就是心情不好”。据该研究首席调查员之一、约克大学在读博士生张晗表示,该调查中发现作为第一代移民的长者较独立,而子女移民后将来到加拿大生活的长者则较依赖子女。当他们来到新环境,脱离原来的生活圈后,流露出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调查发现,部分长者来到加拿大后,感觉自己从“长辈”变成“外人”,他们内心渴望独立,但在加拿大需依靠子女,自尊心受挫。同时由于环境及家庭变迁和变化,长者呈被动适应状态,常形容自己为“鸡肋”,感觉亏欠子女,而帮子女承担家务及照顾孩子等事务,但这又常引致双方关系紧张。张晗说,华人社区对老人虐待的认识较缺乏,实际上如情感忽略、身体虐待及情感虐待等都属于此范畴。
张晗还表示,初步调查还发现华人长者不愿启齿向外界寻求帮助,而大部分成年子女也受信息来源匮乏、缺乏主动性或工作与照顾冲突等不利因素影响,因而社会服务机构、政策制定者等都更需要重视此问题并改进服务。该项目预计于8月开始第二年的深入访谈调查,以建立更全面建议,促进社会机构及政府改善此问题。
本地华人长者服务机构也参与了该项目研究。颐康中心项目负责人冯国强昨日建议,除可依靠社会机构服务外,长者和子女本身也可努力。他说,许多长者是新移民,最好先对新环境进行评估,了解社区资源,参与社区活动。而子女在应对生活压力的同时,也需调整习惯,安排时间,可多陪老人饮茶、散步等。双方最好都给对方更多空间,理解彼此需求。
耆晖会服务总监梅罗妙玲表示,安省平均四人中就有一位是长者,长者经验丰富,在疏导家人情绪、料理生活甚至财政以及传承传统观念方面起重要作用,是家中的“宝”。如今社会资源仍有不足,希望政府能有更大资助,进一步改善长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