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我们为什么爱跑步?

2013年,我因踢足球而受伤的腿渐渐地康复了,这次受伤让我休养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我的年龄已经不再适合于在足球场上飞奔了。为了让身体保持运动的状态,我跑步的次数渐渐地多了起来。

《三联生活周刊》去年年底的年终报道把“跑步”列成了“年度生活方式”。在这篇报道里,受访者苏里也是基于类似的情况——因为打羽毛球受伤最终放弃了曾经心爱的运动而选择跑步。不过,这位在杂志社担任设计总监的他现在已经是很专业的选手了,“全马”的最好成绩在3小时以内。对于这样的成绩,我望尘莫及,不过我喜欢他说的一句话:“跑步象人生,你跑得再快都有人超过你,你跑得再慢也都会超越许多人”。

2011年,从国外回来的老黄曾与我讨论在中国引进美国畅销杂志《Runner’s World》,他是一位跑迷,在加拿大养成了跑步的习惯。虽然已经五十开外,他的全马成绩大约在3小时40分左右。经过一番调研,他最终选择创办网络垂直媒体“益跑网”。益跑网自2012年底开始运行,仅仅一年过后,至2013年底,益跑网整体赢利了。

两个月前,我又见到老黄,在聊到中国的跑步市场时,他判断中国现在的跑步爱好者大约有500万到1000万人,而这个“跑步爱好者”的界定标准则是毎周跑50公里。按此标准,我还不算是一个“跑步爱好者”,还只是一个入门者,是菜鸟。

500万的跑步者人群与美国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美国可统计的跑步爱好者有5000万人,是中国的10倍,这就是《Runner’s World》之所以畅销的市场基础。不仅如此,美国一年之中各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有100多场,而中国则不到30场。跑步也会让人倾家荡产吗?是的,有些“跑痴”们会特别乐于参加世界各地的马拉松比赛,而全球一年的马拉松赛事大约有800场。

虽然同为“马拉松”比赛,但每一个马拉松赛事的举办者也有理念上和方向上的差异,比如波士顿马拉松的报名成绩为5小时,东京马拉松的报名成绩为8小时——很显然这是一个鼓励参与为主的马拉松赛事。在法国的葡萄酒产区还有一种马拉松赛事,渴了不准喝水只能喝酒,所以,能否跑完全程不仅需要脚力、体力,还需要酒力。

北京和上海早已经是国际上知名的大都市了,但判断一个城市是否真正“国际化”,已不仅是居住人口状况、跨国公司的数量、外国旅客的比例、国际文化交流次数、使用语言情况等等硬性标准,而一些软性标准在更是在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指市民的生活方式。2013年,北京马拉松赛有3万人参加,可谓盛况空前。即使在平时,北京不仅有庞大的跑步人口,还有许多自行车爱好者、登山与徒步爱好者,各种相应的社团组织十分活跃。我的一个朋友在上海参加了“每周50公里俱乐部”,这是一个每周至少走路50公里的俱乐部,参加者基本上都是成功人士。这些人现在希望尽量摆脱平时严重依赖的私家车,而选择健康与低碳的生活方式。

他们的生活目标很显然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物质追求,我认为这才是融入全球主流城市的应有状态。

小布什是全球著名的跑步爱好者,他的全马成绩是3小时40分钟左右。过去许多媒体对于小布什报道经常性地将他“小丑化”、“娱乐化”,这使得普通人对小布什有许多误判。但是美国数量庞大的跑步者兼选民们知道,跑步这项运动只属于那些自律型的、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型的人,他们是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目标明确、行为执着的人,他们同时还是一群乐观积极和精神状态稳定的人。

随便说一句,运动本身具有精神疏导的重要作用,有规律的运动更是如此。陈冠希在艳照门事件后情绪十分低落,为了降压和调节,他开始跑步。他的全马成绩后来能跑进4小时以内,许多跑友因此亲切地称他为陈老师。

我们所知道的全球其他著名的跑步爱好者还有台湾地区的领导的马英九以及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不过萨科奇在跑步方面又是另外一个方面的重要典型,他的跑步姿势明显不对,这使得他很容易受伤。专业人士甚至分析,萨科奇有一次在跑步中晕倒,可能正是与他不良的跑步姿势有关。

从传播意义上讲,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名人一旦贴上了跑步的“标签”,他们的形象立刻得到不小的提升,这就是跑步这种正能量激发的结果。“万科”的王石以登山著名,他的继任者郁亮现在又是中国跑者中的一个代表。郁亮经常在参加某个会议的间隙,随随便便地就跑上10公里,他的这样一句话也广为传播:“没时间运动,就有时间生病”。

不过,我们也不能就此形成这样一种印象,即这些人都是在用“跑步”来给自己贴金。在跑步的事情上不可能有投机取巧,也不可能有浪得虚名,没有长期地坚持,靠投机取巧是跑不下来马拉松的。方舟子曾说林志颖赛车成绩造假,但如果方舟子选择在跑步这个领域打假,他一定会一无所获。

我们为什么爱跑步?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我最近看到一本书——《初级跑步者全书》。作者安比波夫特曾获得1968年波士顿马拉松赛的冠军,后来他成为《Runner’s World》杂志的主编。安经波夫特讲了一个小故事,多年前,《Runner’s World》决定展示跑者们喜爱跑步的各种理由,他们找到各类名人,大家集思广益,很快找到爱跑的200个理由,比如跑步可以带来思考,跑步可以增强活力,跑步可以瘦身,跑步可以美腿,与爱人一起跑步可以让关系更加亲密,与孩子一起跑步是一种亲子活动等等。

我为什么会跑步?2005年,我在纽约住处了一年,我住的地方与著名的中央公园不远。在我去中央公园散步的任何时候,我都能看到各种跑步的人在公园里绕圈跑。我很惊异有的人竟然跑得飞快,一圈一圈地似乎不知疲倦。

于是我也开始慢慢地带有模仿性质地跑了起来。当时我还动员我的助手跟我一起跑,但是她不爱这项运动。我理解一个25岁左右的年经人是很难爱上跑步这种枯燥运动的,当年的我是37岁。回国以后,我感觉我的身体充满活力,精神上也格外乐观自信,于是我选择创业。

在创业的过程中,由于工作时间不规律,跑步也就没有坚持。2009年,我得到噩耗:我曾经在美国的助手因为得白血病而去世了。我十分悲痛,也有些自责:如果当初我能态度更加坚决地要求她参与跑步,或许她也会同意,因为她是一个随和的人。若是这样,或许她身体的抵抗力会更强一些,离疾病就会更远一些。

中国的跑步爱好者大多数都是35岁以上者,从原动力来讲,健康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素。简单判断,中国的跑步爱好者在未来的几年会呈现规模性地增长,这也是益跑网这样的媒体公司现在受到资本追捧的原因所在。

我曾多年从事媒体运营,当然,从媒体运营的专业角度分析,未来中国像益跑网一样的兴趣类的媒体公司都有很好的机会,因为这样的媒体最容易实现O2O(online to offline)——粉丝们因为兴趣而关注,因为兴趣而聚集。媒体对于用户的价值简单而又直接。

或许有一天我也会报名去跑马拉松,对于许多跑者来说,这是一个目标。有少量的人会挑战246公里的超级马拉松比赛。新西兰47岁女子金·亚伦(Kim Allan)2013年底打破不眠奔跑纪录,连续86小时奔跑500公里。这是一个魔鬼纪录。

这些目标离我到底有多远,谁知道?跑步的确如人生:目标远大,唯有埋头奔跑才能实现。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