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是真是假:华人超市真的短斤缺两吗?

导读:有人说,在多伦多生活,方便程度不亚于在中国,其中华人超市功不可没。也有人说,华人超市总是让人又爱又恨,因为无论从环境还是到管理与服务,有相当一部分华人超市做得还很不够,当然价格实惠也是人所共知的。

有人说,在多伦多生活,方便程度不亚于在中国,其中华人超市功不可没。也有人说,华人超市总是让人又爱又恨,因为无论从环境还是到管理与服务,有相当一部分华人超市做得还很不够,当然价格实惠也是人所共知的。无论如何,还没听到关于华人超市短斤缺两的抱怨。最近一个帖子打破了这个神话,那么华人超市真的存在短斤缺两的现象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最近一段时间,一位网友的帖子《华人超市短斤缺两初探》 在本地中文论坛十分火爆。这位网友的帖子说:今天去Scarborough买菜回来,突然心血来潮,查了一下华人超市有没有短斤缺两现象。结果让我又吃惊,又悲哀。没想到我可能被我的同胞骗了十多年,希望大家要小心并齐力阻止那些商家短斤缺量。

这位网友的帖子中列举了在几家超市购买的商品,把超市计价重量与自己实际称量的重量,结果十分令人震惊。网友说自己从Canadian Tire 买的电子秤,本来是用来做西餐的。

以其中的龙利鱼柳为例,在某超市标重 2.86磅,实际重量只有 2.10磅,相差了0.76磅,重量差达到近百分之三十;一条桂花鱼,在某超市标重1.97磅,实际重量只有1.15 磅,相差了0.82磅,重量差居然达到百分之四十。这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也难怪这位网友为何如此气愤。

记者实地调查

带着同样的疑惑,51周报记者按这位网友列举的几家超市做了实地调查。以消费者的身份购买了同样的商品,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

1、记者在某超市购买一条桂花鱼,超市标重 1.67磅,折合758克,实际重量756克,折合1.67磅,两者相符,如果精确到克,相差-2克;

2、记者在某超市购买一块牛肉,超市标重 1.95磅,折合885克,实际重量889克,折合1.96磅,两者相符,如果精确到克,相差+4克;

3、记者在某超市购买一袋青豆仔,超市标重 1.68磅,折合763克,实际重量767克,折合1.69磅,两者相符,如果精确到克,相差+4克;

这样的误差几乎可以说是在合理范围内的,需要强调的是记者使用的电子秤也是从Canadian Tire 买的,看来和发帖网友使用的工具是一样的。

为了更好的验证记者的调查,我们又换了一个家用的厨房计量秤,同样称量上述几样商品,得出的结论几乎一致,误差均不超过5克。这样看来,网友的帖子《华人超市短斤缺两初探》就有问题了。

网友的反应

网友的帖子《华人超市短斤缺两初探》 在本地中文论坛发表后,跟帖的网友很多,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愤怒。

网友葱白与油菜留言说:我也曾感觉超市会短斤缺两,但估不到他们短斤缺两这么多!!鱼类差0.5-0.7!羊肉也差0.5!真是黑啊~~

网友canadafreeword 留言说:找一个确认重量的东西,如矿泉水,看看水的重量是否准确就知道称是否准了,很可能称本身不准。

朋友多留言说:坛主,实在对不起!我不敢有同感。您说的是加拿大的事?那些电子称都不准,这么些老板都不想在加拿大生活了?这可是犯罪啊!

有位网友发表评论说:前几天上网看了看,恍然大悟,原来物价真的涨了,只不过此涨非彼涨也。以前的0.348公斤是348克,现在的0.348公斤变成了300克。以前一磅是454克,现在一磅变成410克了。是不是单位转换错误了?非也,俺是根据某些超市小票上的重量和实际称重的重量计算出来的。按这种转换方法,物价当然涨上去了。看来还是朋友领悟力强,早早就领悟到了物价上涨的真谛。

我相信大部分的移民朋友和我一样,没有时间去买完东西再拿回家称重量,估计家里没有称的都有很大一部分。但肯定有朋友还是会怀着好奇的心态去测试一下的。这不,网上关于小票重量和实际重量不符的文字和图片已经满天飞了。

当然,我相信短期内物价肯定会有所回落,毕竟敢顶风作案的商家不多,一磅又会变成454克了,但已经失去的诚信呢?在这个没有竞争力的年代,或许这些超市还是能经营的很好,毕竟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但不要忘记,竞争者终会出现,而上天和消费者眷顾的往往都是诚信者。

作为企业,如果想挣点钱就撤,牺牲诚信或许可以勉强为之,但如果想经营好一个企业,失去诚信是非常可怕的;作为个人来讲,诚信为立足之本,不诚不信何以面对高堂教育子孙?所以作为企业经营者,对这种缺斤短两的行为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否则网友手中的小票和家里的称就可能变成威力强大的炮弹。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细数百年老店,敢丢掉这八个字的有几个?作为销售型企业,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和定位,打压、作假这些手段是经不住长时间的考验的。

请把我们的物价降回去,如果做不到的话,请不要在称上做手脚,让我们花钱也花个明白。

业界反应:这种事在加拿大不太会发生

51周报记者访问了1名华人超市的大佬级人物(他要求文章发表时不要披露他的名字),他的第一反应是:行业内竞争对手所为。

该名超市老板称,自己在创办超市的初期,也曾经被同行在网站上发帖玩儿了一把,说自己超市里卖的东西都是过期的劣质产品,当时确实对自己的生意有负面影响,现在想起来心里还不舒服。

他说,超市卖东西缺斤短两的事在加拿大不太会发生,首先是来自顾客的监督非常严格。移民主妇惯于精打细算,一分一毫都抠的很紧,常备私家小秤的师奶大有人在,买完东西在超市门口马上秤量的人也有,如果超市的东西像那位发帖人所说的缺斤短两如此严重,早就被这些主妇们搞到消费者委员会或者向媒体举报。

还有就是政府的监督也很严格,经常有政府部门官员到超市抽查,一旦发现缺斤短两的现象,超市就会被罚款,严重的甚至会被起诉,没有超市老板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赚这些蝇头小利。

他最后说,一家大型超市的员工过百人,来来往往的流动性非常大,如果老板公开叫员工故意缺斤短两,人多口杂,说能保证这些员工会永远很老板一条心,万一双方发生矛盾,老板岂不是把自己置于很危险的境地,所以没有老板会这么傻。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