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朝鲜老惹麻烦 加国主流媒体怎么看?

评论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戴维德·怀特(David Curtis Wright)撰写的。他也是加拿大国际与外交研究所的研究员。以下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中国大陆民众对朝鲜的鄙视可能会令西方人吃惊。在中国,工人、学生,甚至出租司机在谈到朝鲜时,都是带着一种轻蔑的讥笑态度。最典型的要算是张康和贾旭明的相声了,它最能引起中国民众的共鸣,让他们大笑出来。

二人的相声是模拟新闻联播的形式,其中有一段是比较各国的国防政策,二人轮流说到:美国是想打谁就打谁;英国是美国打谁我就打谁;日本是谁打我我就让美国打谁;韩国是谁打我我就和美国联合军演;朝鲜是谁惹我我就打韩国;中国是谁惹我我就骂谁。

虽然朝鲜在中国民众眼里是笑料,可对中国政府来说,却没有任何可笑之处。

朝鲜是疯了吗?回答是肯定的,但要加上‘像一只狐狸’。北京很长时间以来就知道,这只狐狸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会发疯。从九十年代初金日成逝世后,北京就面对着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要为朝鲜担忧,另一方面又要让国际社会不要太担心。

现在随着朝鲜的极权统治面临生存的危机,它所推行的沉重的、蹒跚的社会主义经济已经无法保证民众的温饱,就用导弹和原子弹要挟国际社会帮助他。过去20年来,他对韩国的政策就是:“喂我吃饱,要不我就发疯杀了你”。

中国领导人虽然认为分成两半的朝鲜符合中国的利益,但他也更愿意看到一个比较明智、稳定和注重实际的朝鲜政权。因为像朝鲜现在这么闹,会造成美日韩三国名正言顺地在朝鲜半岛周围增加军事力量。这不利于东北亚的稳定,也是中国的噩梦。

北京对朝鲜的做法很气愤,可又必须小心谨慎,因为北京不知道触动哪根弦会引爆平壤的炸弹。北京走到现在这一步,在处理朝鲜问题上,已经没有稻草可抓。它必须谨慎地、艺术地平息朝鲜的战争叫嚣,而不能把它惹怒。否则朝鲜的极权统治者一发飙,就不再是狡猾的狐狸,而真会变成狂暴的疯狗。

友谊之桥不是那么友好了

这是《环球邮报》记者麦金农(MarkMacKinnon)从丹东发回报道的题目。他在丹东采访了两位在那里开咖啡馆的加拿大夫妇。从那个咖啡馆可以看到鸭绿江上的大桥,和向朝鲜运送各种物资的车队。

这对加拿大夫妇男的叫凯文,女的叫朱莉。他们是温哥华居民,1984年到中国。他们开的咖啡馆供应乳酪蛋糕、咖啡和早餐。咖啡是20元人民币一杯。丹东的外国人并不多,有很多是来采访的记者。

凯文告诉记者,这座桥的名字叫‘友谊桥’。尽管中国政府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与朝鲜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北京做为朝鲜唯一的盟友,也开始公开质疑朝鲜的做法,并支持联合国对朝鲜实施进一步的制裁。可这座桥上的运输车队并未减少。它对朝鲜来说仍然是生命线。丹东的超市里仍然可以看到从朝鲜那边过来的人,大量购买中国货和西方产品,银行名义上对朝鲜是关闭了,可从丹东的账户上仍可以给平壤打钱过去。

52岁的凯文说,上个星期,过江的卡车比平时增加了很多,因为这个星期一开始是纪念金日成诞辰101周年的“太阳日”。这个星期一和星期二,友谊桥是关闭的,但星期二下午开始中国一侧的海关处就开始有车排队了,准备在星期三过桥。在鸭绿江上运货的卡车司机说,现在车上装的货品中已经没有军用物资了。运的货物有成袋的大米,食用油,厨房用品,包括冰箱,有时还有汽车和建筑工程机械。朝鲜方面的购买者要么用硬通货支付,要么用煤炭交换。

一位66岁的卡车司机说,看来这次中国同意制裁朝鲜是动真的了。他从90年代开始就开卡车往朝鲜运货,他说以前还有化学品,钢管等物资,现在都没有了,有也是要用走私的途径。

正是因为朝鲜那边有需要,丹东这样的小城市才繁华起来。这里不仅有闪着霓虹灯的高级酒店,有各种进口奢侈品,卖苹果手机和大屏幕平板电视的商店在这里生意兴隆,而且还有很多间谍和走私商人。

一位在这里传道的中国基督教徒说,以前谈到友谊桥,人们想到的是抗美援朝的军人,而现在的友谊桥,把守得非常严密,常人无法自由通过了。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