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李克强攻克多年改革难题 取消户籍学历限制(图)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6月4日被摆上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讨论桌。两个月前,李克强总理曾给有关部门下了“硬任务”,要求“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年内务必实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正式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意味着改革的最关键环节被攻破,多年难啃的硬骨头被啃下了。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相当于让法人和其他组织拥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尽管中央多次强调加快改革进程,但由于具体工作涉及工商、质监、税务等多个部门,也被称为改革的“硬骨头”。如何破解部门利益阻挠,啃下这根硬骨头呢?总理在会上指出,社会信用代码的科学性要反复论证,而改革推进的力度和速度都不能放松。由于改革已入深水区,触动部门利益将不可避免。但这不应成为改革的“拦路虎”,更不能变成改革不了的“孤岛”。

对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构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重要改革举措,能促进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实现社会运行效率倍增,避免人力、物力浪费。而通过“一照一码”改革,破除部门权力的“密码”,更将把各种权力暴露在阳光之下,暗箱操作变得不再可能。

具体地说,“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什么?它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表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意味着参与交易活动的个人、组织都应有一个可识别的信用记录。他举例说,不同的组织因为互相都不熟悉对方,有很多重大事情需要协商交流时,如果一方出示法定认可的机构代码,另一方就认为他合格了。

推行“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来说有怎样的好处?刘瑞认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性制度建设。首先,统一的代码形成以后,可以打破过去的混乱局面。过去没有统一代码的时候,各地的机构当地是认的,但是离开当地就无法确认是否具有合法的身份;其次,很多参与社会交往的组织,由于没有一个网上可查询的正式身份,它做的很多事情、签过的很多文件,其实从法律上来讲是不具有正当意义的,而通过“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可以终止市场运营当中的此类行为。

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体现了政府管理上的巨大进步,带来的效果可以用“一升一降”概括:提升社会效率和社会信用水平,降低社会成本。与此同时,体现放、管、服务的有机结合,令公众对政府有更多期待。

实际上,商事制度改革从2013年就开始推进了,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一直遭遇重重阻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阻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说,阻力来自多方面。进行改革肯定需要有新的投入,投入的机构不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要求不明确,影响推进速度。而且改革过程中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做大量的协调工作,一旦遇到级别比较高的单位或部门,协调起来就不太容易。

至于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毛寿龙认为,要把相关工作统一起来协调推进,如果让各部门去推动,肯定会出现各自为政、相互扯皮现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增添企业活力,拓展发展新天地。会议要求,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户籍、学历等限制,营造创业创新便利条件。(6月4日中国政府网)

经济新常态下,创业创新被寄予厚望,因为它一方面能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能缓解就业压力。创业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深化改革的目的之一便是破除禁锢人才发展的各种“藩篱”,让更多的“千里马”奔腾驰骋。

李克强总理在谈及创业创新时曾感慨,“高手在民间,破茧就可以出蚕”。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户籍、学历等限制”,便是要为创业创新扫清障碍,实现“人的解放”,让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更多人实现梦想的机会。

纵观改革开放37年来的发展,中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核心原因就是“人的解放”。越来越多的人从土地、单位、户籍的捆绑中挣脱出来,实现迁徙自由、择业自由、创业自由,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拼搏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成为一种符号被历史铭记,比如小岗村村民、中关村精英……

按理说,“良禽择木而栖”,哪里创业环境好,人才自然就会流向哪里。可现实是,人才被户籍、学历两道门槛“绊住”了。户籍方面,比如有些地方的创业孵化中心要求入驻者具有本地户籍,于是企业为了满足要求,便会找一些本地人来“凑数”。《北京新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就显示,新侨人才在京创业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落户难。学历方面,比如深圳市目前对海外人才的引入,便要求高学历、掌握核心技术。

取消户籍、学历方面的限制,无疑将降低创业创新人才的生活和落户门槛,方便人才自由流动,为企业发展补充丰富的人力资源。其实,上海已经在尝试利用户籍留住创业创新人才。《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提到,上海市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投企业人才及其团队、获得一定规模风险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团队等,可能将直接予以户籍引进。

当然就目前来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因城市容量有限,短时间内不会完全放开户籍限制。但取消户籍限制可以促进人才有序流动,这已形成共识,今后二三线城市将率先成为突破重点。毕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单单指一线城市的“大众”,更要囊括中小城市的人群。取消学历限制,使得“英雄不问出处”,创业创新不再单单是“精英”群体的事,也是每个有能力的“草根”群体的梦想。

需要提醒的是,创业需要投资,创业有风险。掀起创业创新的浪潮后,如何避免“全民炼钢,尽是废铁”的悲剧?其实,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了支持创业创新的具体政策,从资金、税收、股权、厂房、物流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比如,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盘活闲置厂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等,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另外,政府还会继续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做好服务工作,推动“双创”。总的来说,政策具有很强的普惠性,只要你有创业的意愿和能力,不管你是哪里人,不管你学历高低,都会得到政策的支持。(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