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温哥华房价是中国人炒起来的吗?

5月24日,也就是上周日,数百名温哥华市民在市图书馆前集会,抗议日益高企的房价,呼吁政府抑制投机炒房。此前,曾有超过2万名大温地区市民签名请愿,要求省政府出手限制外国买家在本地置业,但省长简惠芝(Christy Clark)以“楼价下跌,同样会对很多人不利”为由加以拒绝。大概是美女省长的话刺痛了那些无力承受高房价的市民,他们只得上街表达抗议之声。对此,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公开表示支持。这位中国洋女婿还认为通过征收“投机税(speculation tax)”可以打击本地房市中的投机现象。
 

周日的集会
 
在过去的28年里,除个别年份外,温哥华的房价一直是高歌猛进,最近十来年的涨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2002年,温哥华独立屋(国内所称的“别墅”)的平均价格为40万,而目前为140万。不过,这只是全市的平均值,学区房远不止这个数。2006年60万的学区房,如今以300万成交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温哥华房价走势图
 
不仅温哥华的房价大涨,大温地区别的城市也一样“涨”声一片。就连与温哥华相距甚远的城市(比如Kelowna)也跟着涨。洋人纷纷从温哥华搬走,“退城进郊”,而华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住进“好山好水好无聊”的温哥华。
 

Estate Block绘制的温哥华城区图(红色为中国人为主的地区)
 
网上有一份基于全国住房调查(National Household Survey)数据生成的地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温哥华(除市中心外)基本上已经被中国人占据了,故有网友戏言温哥华俨然成了“解放区”。当然,这份地图的娱乐性或许大过其真实性,但温哥华的华人越来越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华人之所以热衷于在温哥华买房,无非两个原因,一是温哥华的学校好,二是那里的房子升值快。根据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公布的卑诗省中学的最新排名,在前10名里温哥华的私校就占据了5席。在前100名里,有40所是温哥华的中学,其中包括10所公立学校。华人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好学校周边的房价自然水涨船高,其实北京又何尝不是。
 
学区房成了稀缺资源,许多华人看到了潜在的商机。他们从洋人手里买下那些并不起眼的房子,屯上一年半载,甚至不必重新装修,便可以轻轻松松地大赚一笔。据萧陶所知,有位大陆新 移民炒学区房半年就赚了80万。

随处可见的华人地产经纪售房招牌
 
温哥华除了有一支华人炒房大军外,还有一支人数众多的华人地产经纪队伍。很多地产经纪说英语都结巴。他们只当买家的经纪,做不了卖家的经纪。即便如此,个个也都以奔驰宝马代步。
 
这些年,凡在温哥华炒房的数钱数得手都抽筋。这种现身说法远胜过任何的教科书。于是,倒腾房子的人也就与日俱增。萧陶认识一位地产经纪。他的一位客户根本就不是移民,可人家也在温哥华买房了。哪知交房前申请签证被拒,差点没收成房。
 

华人地产经纪的广告
 
目前,加拿大并不限制外国人购房。这也是最遭人诟病的地方。省政府之所以态度暧昧,说白了还是钱在作怪。去年,单单房产过户税(Property transfer tax)这一项省府就进账了7.57亿,据说今年会突破10亿。外国人所拥有的房产一旦出售,还需要缴纳25%的资本利得税。联邦和省政府嘴上不说,心里当然希望外国人买得越多越好。市政府靠房地产税过日子,征税的对象是房地产,跟谁拥有谁居住无关,不然罗品信也不敢轻易地唱高调。

温哥华市长罗品信
 
大温地区是加拿大华人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中国人又爱置产,自然是温哥华房市的重要参与者,再加上华人狂炒学区房,使得温哥华的房价宛如脱缰的野马。加拿大主流媒体《环球邮报》发文嘲讽说,华人购房者是中国出口到加拿大的最新“商品”。加拿大前驻华大使马大维(David Mulroney)也指责中国的热钱大量进入加拿大推高了温哥华的房价。要萧陶说,给华人贴标签,说冤也不冤。温西很多条街上的住户几乎全都是我们的同胞。大温地区第二大城市素里的一栋300个单位的公寓楼上市仅一天就售罄,买家多数也都是华裔。可说冤也冤,多数华人其实也是高房价的受害者。组织周日抗议活动的夏潇潇(Eveline Xia)就是无力承担高房价的中国人中的一位。
 
地球人都知道温哥华哪儿都好,就是房价太高。前些年,大陆移民的数量一直占据榜首,但他们中的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定居在温哥华。即便在温哥华安家的,也只能选择周边城市。真正能在温哥华置业的都是些不差钱的主。能在温哥华炒房的就更非等闲之辈了,他们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就是在国内捞足了那帮人,当然也有在加拿大勤劳致富的,但毕竟是极少数。可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却要在加的所有华人为他们买单。不仅如此,只要温哥华的房价持续上涨,中国人的这条“罪”就不可能被抹去。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