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高血压。心脏及中风基金会提醒加拿大人,必须了解自己的钠的摄入量,并采取行动降低摄入量到基金会推荐的标准。
围绕高血压这一主题,今年世界各地举行的世界卫生日活动都集中在宣传高血压形成的原因和后果。高血压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因为高血压会显著地增加心脏病发作、心脏衰竭、中风和其他重大疾病的风险。
600万加拿大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1年的报告说﹐4年前﹐大约600万人有确诊高血压症状﹐人数比例占23%。人们血压太高﹐对人体整个血管系统造成压力﹐心脏负荷更大。
加拿大公众卫生局Cynthia Robitaille和她的报告合撰人说﹐高血压造成大约13%的死亡案例。高血压增加死亡风险﹐有多个因素﹐包括心脏病和中风。高血压患者不治理﹐还会增加痴呆症和肾衰竭风险。
研究人员比较两性高血压患者﹐发现女性略多于男性﹐女性占24.3%﹐男性的比率则是 21.7%。研究报告作者写道﹕我们推测﹐到2012-13年﹐大约26.5%成年加拿大人有确诊高血压。
「推行计划﹐改善加拿大人的生活方式﹐例如拟议计划减少钠摄入量﹐对减少发病率和加拿大确诊病例大有好处。」
在加拿大全国﹐大西洋省份的高血压发病率最高﹑最普遍。研究报告作者指出﹐以前的研究显示﹐大约17%的成年加拿大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由此可见﹐最新的预测数字可能低估确诊高血压比率。
控制高血压是防止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加拿大人控制血压的一个重点,则是要限制在日常饮食中的摄取的钠含量。
不幸的是,加拿大人每天从食物中平均摄取超过3400毫克的钠,远远高于基金会建议的2300毫克(相当于一茶匙盐)的标准上限。
“我们日常所摄取的盐中,大约有77%来自市场上出售的加工和快餐食品。这已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心脏及中风基金会会长Bobbe Wood 说。“加拿大要想改善自己的健康,就必须去认真了解自己每天摄取的钠是从哪里来的,这样才能在购物和进食时,作出精明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食品供应中减少越多的盐,加拿大人的健康状况就会越好“。
华人食用的盐的份量惊人
加拿大华人一直低估了自己的盐的摄入量。心脏专科医生,心脏及中风基金会发言人周志明医生说:“普遍来说,华人食用的盐的份量是加拿大整体水平的2-4倍。”
注册营养师许楚珊进一步解释说:“许多华人可能已经注意减少做菜时少放盐,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我们中餐里常用的各种咸菜、腌菜、泡菜、腊肠,腊肉、咸蛋、松花蛋、咸鱼、火腿肠等等都含有很多的盐。”
两位专家建议,华人可以用以下方法,减少每天吃的盐:
1. 尽量避免购买和食用包装好的加工食品和速冻食品。尽可能多地自己动手,用原材料制作美食。
2. 在家做菜时,尽量少放盐和含盐量高的调味料,如酱油、蚝油、鸡粉等等。多用天然香料代替这些调味品,增加味道的层次。
3. 少吃含盐量高的零食,包括虾片、话梅、咸香花生等等。
4. 在超市购买食品时,要留意包装盒上的营养标签,也可以留意包装盒上是否有心脏及中风基金会颁发的Health CheckTM 健康鉴定标记。
要解决减少加拿大人钠的摄取量这一问题,联邦政府和省政府也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开展公益健康宣传活动去提高公众的认识,出台政策规范政府和下属的事业机构采购健康食品等等。联邦政府还可以牵头制定和实施减盐减钠的监管机制。
心脏及中风基金与政府,食品行业,和卫生部门合作,通过基金会的“健康鉴定标记(Health CheckTM )”食品信息计划,减少加拿大食品中的钠含量,同时提醒加拿大人关注营养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素之间的联系。
心脏及中风基金会呼吁所有加拿大人现在就采取行动,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朋友和家人过上更长久,更健康,更充实的生活。
为了满足广大新移民的需求,心脏及中风基金会华人分会将举办心血管及中风知识讲座,今年主题是“舌尖上的健康”。4月14日在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5183 Sheppard Avenue East, Scarborough)举行。由15位华裔心脏专科医生、家庭医生、营养师、药剂师、专业护理师和社工主讲。现场还有免费的高血压、糖尿病、体重、腰围等危险因素筛查测试和近30个小区参展机构。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欲了解更多健康讲座的消息,请浏览heartandstroke.ca/ chinesesymposium
欲了解更多中文的健康信息,可登陆heartandstroke.ca/Chinese
心脏及中风基金会是一个志愿慈善机构,旨在消除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并通过先进的研究以及其成果来减少疾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提倡健康生活。
更多关于“舌尖上的健康”讲座信息请浏览:
http://www.heartandstroke.on.ca/site/c.pvI3IeNWJwE/b.5815113/k.DD37/The_2010_HeartStroke_Chinese_Health_Information_Forum.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