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国会议员、多元文化国会秘书黄陈小萍女士近日莅汕访问,记者闻讯前往专访,近距离见识这位第一个跻身加拿大国会的潮籍乡亲黄陈小萍女士的风采。
“加拿大的潮汕人很多,这次回家乡就是希望把加拿大的人文风情介绍给家乡,同时把家乡的发展喜讯带去加拿大,进一步密切加拿大潮籍乡亲与家乡的联系,推进中加友好关系。”黄陈小萍女士一番亲切的开场白,浸透了一名海外乡亲的浓浓爱国爱乡情谊,表达了乐意担当两地交流合作“使者”的强烈愿望。
黄陈小萍女士祖籍是潮南区陈店镇文光社区,出生在香港新界屯门的一个贫苦家庭。由于她自小勤学刻苦,在没有9年免费教育的60年代,家人都愿意付上昂贵学费助其升学,她也得以顺利入读元朗公立中学。中学毕业后工作一年,她再凭其会考成绩考入葛量洪教育学院,两年后毕业并被派到元朗乡议局中学任教。1973年,黄陈小萍女士到英国里兹大学深造一年,然后回港正式开始在师范教书。
80年代初,黄陈小萍女士移民加拿大温哥华,与现任丈夫黄以诺结婚。早在中学时代,黄陈小萍女士就与当时的中学学长黄以诺先生谈恋爱。70年代中期黄以诺先生随家人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地区,书信成为两人维持感情的唯一渠道。几年后,两人逐渐明白继续发展远距离感情,结婚同住是唯一的途径,于是促成了黄陈小萍女士移民加拿大温哥华。
黄陈小萍女士移民到加拿大,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发展过程。刚到加拿大,她的一切从零开始,由老师变成了商人,夫妻俩先后经营过一间中国餐馆和两间意大利薄饼店。后来黄陈小萍女士又以其早期留学英国的专业资格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在温哥华社区学院担任了一个名为《Business Owner Development》的商业课程的导师。这样,她上午在卑诗大学修读商业英语硕士以及关于企业的博士课程,晚上在温哥华社区学院教书,逢假日又回自己和丈夫的餐馆帮忙,成为了三栖生活的大忙人。随后,夫妻俩成立了一间小型顾问公司,并一直营运至今,目的是向一些想创业的人尤其是新移民提供一些专业意见。慢慢地,黄陈小萍女士在温哥华和列治文社区渐趋活跃。1998年,黄陈小萍女士在温哥华社区学院教书时,就和当时的国泰电视(新时代电视前身)合办英语教学节目,首次出镜为众人所认识,知名度也从此逐渐提升。之后,她先后服务过中侨互助会、温哥华的中华文化中心,又在加拿大中文电台AM1470担任过客席时事评论员4年;由于潮人身份,黄陈小萍女士还成为温哥华《潮州会馆》会董和《潮州同乡会》顾问。
在90年代的多次温哥华市议会选举中,她参与助选活动,认识到参政层面还未够,希望走到更前线。于是,1993年她拿到了卑诗大学的博士学位后,便决定正式从政。2000年黄陈小萍女士加入了当时的加拿大联盟也就是今天加拿大联邦保守党的前身,并代表加拿大联盟参加加拿大联邦大选,开始踏足政坛。经过两次参选的失败后,她于2008年赢得加拿大列治文选区国会议员一职。同年11月被任命为多元文化国会秘书。作为首位跻身加拿大国会的潮籍人士,黄陈小萍女士表示,当选国会议员对她来说是莫大的荣幸,也给她参政以更大的动力,对推动中加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20多年来,黄陈小萍女士从一个移民发展到对社会有所贡献的知名人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不过,她对此却感到很骄傲。黄陈小萍女士说:“我很高兴,因为我是一名潮汕人,继承了潮汕人吃苦耐劳的传统。这次回到家乡汕头,看到家乡的发展,同样看到潮汕人的这种优良品质和精神。潮汕人在国内外的艰苦创业和成果,将给我以后从政带来更大的鼓励。”
“帮助你不是图回报,有能力帮助人就要尽力帮。”这是黄陈小萍女士小时候无私帮助过她的家乡亲人说的一席话,对此她紧记于心。多年来,她同样尽其所能,在教育文化方面帮助有需要的人。1993年,黄陈小萍女士得知无锡轻工业学院需要义工时,来到江苏无锡轻工业学院义务教授英语和国际贸易,时间一年。对此,黄陈小萍女士至今仍非常满意当初的选择,她说,当时大陆需要外教,在那里教授研究生专业英语,有时利用周末到上海找资料,丰富教学内容,那一年过得特别充实。为此,她获得了江苏省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黄陈小萍女士还尽其所能,促进加中之间的教育交流,从1997年到2002年,动员加拿大政府出资,让无锡轻工业学院每年派3至5个教师赴加进修。此外,黄陈小萍女士还到辽宁省大连市援教,同时帮助大连市与加拿大达成一个5年项目,由加拿大政府出钱,培养下岗女工。除了大连市政府颁发的“星海友谊奖”,黄陈小萍女士还于2005年11月获得辽宁省政府的“友谊奖”,此奖项是专门授予成绩突出的外国专家的。
这次来汕访问,是黄陈小萍女士第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看到家乡重学兴教,黄陈小萍女士心里很高兴。她说,教育是她的老本行,对此她尤为重视。这次回到家乡,心中就想着怎样帮助家乡的教育事业。通过这次家乡之行,汕头教育事业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表示将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增进汕头与加拿大的合作交流,帮助汕头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黄陈小萍女士家乡之行,家乡人的热情让她感动万分。她说:“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