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归人数的逐年攀升,其在国内的就业环境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海归求职难不难?相比国内大学生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薪资水平如何?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对海归就业现状进行了较为完整地披露。
74.48%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
中国目前的海归族总量有多少?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回国人员已达180.96万人(截至2014年底),也就是说我国每1000人中就有1.3人是海归。海归人数逐年增加,一方面是因为留学生总量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外就业难度加大,催生了回国潮。截至2014年底,74.48%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未来这一比例可能还会增加。
美国是近年来中国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不过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学生,总量却并非最多。从海归的人数上看,英国留学归来的最多,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德国、加拿大、俄罗斯。
“由于英国较为严格的国际生就业政策,使得大部分英国留学生在毕业后必须回国。而同时,英国的一年制研究生因其学制短、时间成本较低,吸引很多中国学生前往就读,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国内就业竞争力。”《白皮书》如是解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86%的海归半年内就业
随着海归人数逐年增多,“海带”(海待)、“海参”(海剩)也成为越来越平常的现象。海归就业到底难不难?
调查统计显示,留学生回国3个月以内成功求职的占65.3%,3~6个月内成功求职的占21%,也就是说高达86.3%的海归都能在半年之内找到工作,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难。当然,也有5.5%的海归需待业一年以上才能找到工作。《白皮书》分析认为,海归只要摆正心态,并不存在太大的就业压力。
当然,海归的就业岗位与其预期相比,反差比较大。《白皮书》显示,海归期望就业单位的性质依次是:外商独资(30.38%)、中外合资(26.28%)、国家机关(9.40%)、国有企业(9.31%)和民营企业(4.20%)。但是海归实际就业的单位却是,外商独资(12.17%)、中外合资(10.92%)、国家机关(3.25%)、国有企业(5.67%)。海归最不希望的就业单位——民营企业,实际就业比例却高达51.58%。
而与前几年海归一上岗就能当上公司高管的现象相比,目前大多数海归也只能从基层干起。海归就业的岗位层级分布显示,57.8%处于基层岗位、27.4%处于中层岗位。
1/3海归接受5000元月薪
尽管海归就业压力并没有外界想像的那么大,但是前几年的高薪现象已经难以为继。由于就业环境竞争激烈,最近几年海归身价大幅缩水,少数海归甚至愿意接受3000元以下的月薪。
一项针对海归薪酬期望值的调查统计显示,月薪期望3000元至5000元的人数最多,占了33%;月薪期望5000元至8000元的占30%;仅12%的人月薪期望超过10000元。本次调查还出现了出乎意料的一项结果:8%的人月薪期望3000元及以下——这一数字已远低于201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
这是一份看来已经自降身价的薪酬期望值,不过与其实际拿到的薪酬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出入。认为自己拿到的薪酬比期望值低很多的占38%,认为低一些的占39%,认为高一些和高很多的,仅各占1%。
这样的数字,无疑给那些期望回国轻松拿高薪的海归们泼了一盆冷水。《白皮书》分析认为,用人企业在筛选人才初期,往往更看重相关的工作经验,因此海归求职不应过于看重初期的薪酬。在度过职场的适应期之后,海归的竞争力将远远大于国内高校毕业生。数据显示,海归第一年年均薪酬只有8.3万元,第二年则达到13万元,第三年突破32万元。
半数海归难以融入环境
海归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比如大部分海归由于自身具有优越感,在自我评价方面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别。“自恃甚高”的特点,很可能会将海归的优势转化为劣势,甚至有可能与国内高校毕业生求职竞争中败下阵来。
《白皮书》显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眼中的海归,具备这样的一些优势:视野更加开阔(46.78%)、思维更加活跃(19.54%)、外语水平高(17.61%)和适应能力强。与此同时,他们眼中的海归也存在这样一些劣势:好高骛远(42.17%)、太不稳定易跳槽(33.38%)、盲目自信(20.70%)和团队协作能力差(3.75%)。
《白皮书》还显示,超过一半(53.80%)的海归认为回国后一直难以融入国内环境。而这主要是因为西方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的人文观的冲突,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此,《白皮书》建议,对于海归而言,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首要的问题就是重新学习和适应国内的大环境。如何让自己在海外所培养的国际化思维和视角、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避免因为“水土不服”而影响职场发展,将是海归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家长应首先调整好心态
“现在的海归,只能找到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不是一件什么稀罕事。”家长还是抱着“留学回来之后就可以拿几十万上百万元的高薪”这种心态,那么很多人一定会很失望。海归人数的迅速增加,其市场稀缺性下降,薪酬下降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此外,还必须认识到教育是一种长线投资,千万不要去拿第一年的薪酬去评判投资回报率。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2000年以前大多数留学生都不愿意回国,2000年之后回国的占了大多数。因此,现在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一定要让他(她)学到真东西,如果只是混了一张文凭回来,照样找不好工作。”作为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否则就有可能会是一场失败的投资。比如,那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就不建议送到国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