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二,生还是不生
对于很多移民家庭来说,带着独生子女来移民出国来温哥华安家落户的时候,年龄都在四十岁上下。搭不搭生娃这班〝末班车〞,一直是件纠结的事情。
曾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的徐斌曾告诉记者,当年移民的时候孩子不算太大,当时因在念书,经济压力较大,自己和太太一直没有下决心生二胎,直到后来稳定下来了,太太的年龄又过了最佳生育期,如今女儿已经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他,每每谈起这件事情总觉得是一种遗憾。
而居住在素里的王慧女士就比较幸运,小夫妻在移民前就分好工,去了加拿大后老公先打工,老婆生孩子。当时,双方父母都捏着把汗,可小两口硬是挺了过来。如今,王慧的老二已经5岁了,老大在读12年级,一子一女的生活过得其乐融融。
二、 直销,干还是不干
很多移民由于语言和财力的关系,自谋职业不是很容易,于是,有的参加了直销(又称传销)。
来自苏州、目前从从事醣质营养素直销的Christina是入行比较早的资深人员。她告诉记者,目前温哥华的直销品种大致分为保健、护肤和减肥三类,因为直销门槛低且工作时间灵活,比较符合新移民的求职特点。
不过,目前閒赋在家的陕西一所职业中学的语文老师刘女士却表示,她曾经被人拉去参加了一个减肥产品的直销活动,后来糊里糊涂被拉入伙,结果出了3000元钱买回来一堆产品,一个下线也没拉到。她叹着气告诉记者,直销这个活儿不是人人能干的。
三、宗教,信还是不信
有一项调查显示,温哥华华人新移民登陆3年后的入教比例高达50%以上。这还不包括其他信仰和禅修团体。华人一般都会被别人介绍去各种宗教礼拜堂或者祠庙或一些禅修活动。
来自江苏常州的企业家马莉告诉记者,她因为每年在温哥华需要住上一段时间,苦于没有朋友,被人拉去教堂,产生了对基督教的一点认识,等记者时隔两周再次采访她的时候,她已经受洗了。
不过,也有一些新移民误打误撞加入了一些非主流的宗教团体后,导致家庭产生矛盾。温东从事装修工作的陈先生就气愤地向记者叙述,太太自从迷上了一个宗教门派后,整天神神叨叨,一日三餐都要礼佛膜拜,搞得每顿饭全家都吃凉的。后来,他太太没和他商量,就花3000元买回了实际价值不到100元的佛像,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四、父母,来还是不来
新移民初来乍到时候,一般父母都只有五、六十岁,来不来还不是问题。可是等新移民们脚跟稍微站稳了之后,父母已经一把年纪了,要不要接过来住呢?
移民温哥华已经十多年的黄先生为父母到底来还是不来纠结了很久,他认为在温哥华没有朋友,语言又不通的父母很难适应这里的生活,特别是自己平常上班,父母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时间长了很是无聊。另外,拿着访问签证的父母,在温哥华若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没有MSP报销,昂贵的医疗费用也是一个问题。即便办理移民成功,那么父母就要考虑长久的在此生活,增加的开销和无聊的生活可能会使父母想要寻找一份工作,然而父母能找到的工作很有限,本来可以在国内享受退休生活的他们,来到加国却要重新开始工作,这到底是不是父母想要的生活还难说?
曾经在卑诗大学从事医疗研究工作多年的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早就把自己的母亲和外婆办了过来,让两位老人老有所养。如今102岁的外婆和80多岁的母亲和他居住在一起,他说,感谢上帝给他机会可以孝敬自己的长辈,也感谢加拿大给老年人有尊严的生活。
五、海归,走还是不走
在走还是留之间,许多移民家庭一直在煎熬着。来自上海曾经在大陆从事卫生洁俱生意的鲁先生的例子很典型。他英文也不错,来温哥华后在沃尔玛打过零工,但一段时间后觉得也不是长久之计,等妻子孩子全部入籍后,举家返回了上海,可是孩子临近升大学,两年前又把家搬回了温哥华,还好孩子很争气,今年考取了UBC的商学院,他说,把孩子安顿了,我又盘算着自己的生意了,回不回总是个问题啊。
记者了解到,很多觉得在海外难展身手的人都动过回去再干一番的念头,可是出来五六年之后,回去还能干啥?当年出国时,很多人把后路都断了,现在回去,年龄没有优势,技术优势可能也有限,而且国内的人际关系复杂,法制不健全,好多问题。
六、 国籍,要还是不要
在海外的华人中,回国旅游、探亲或工作的人都不少。在加州大学医学院工作的于女士说,我先生一直不愿入籍,因为一旦成为美国公民,和拿绿卡比起来,你返回中国需要签证,费时费力,很麻烦。已经入籍的她还说,我们这代人入籍只是想有利子女的教育,或许年轻一代有拥有投票权的想法。
还有人因为大陆不承认双护照,很多人出国时在国内还有房子、银行、股票帐户,所以迟疑要不要入籍。
也有人觉得,入籍了就可以投票,把自己不喜欢的官员选下去。
已经加入美国籍的王先生表示,他入籍的主要动机是获得更多自由,可以到处旅行而不受中国护照的限制和中共专制政府的欺负。
七、执照,考还是不考
来自天津的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手里有两张执照,一个保险经纪一个是房产经纪,可是他到现在只做过一个单子,还是他的老乡帮的忙。目前从事餐馆工作的黄先生认为,华人即便在当地考取了执照,其实也未必能干出啥名堂,还是干点门槛低的实惠。
另一位来自厦门的庞先生目前从事保安工作,他认为,能考取一张执照还是有用的,他自己从事的保安工作虽然收入不多,但却享受相应的福利,还是蛮合算的。
八、社团,入还是不入
温哥华各类华人协会成百上千,仅以同乡会为例,最小的规模已经到了〝镇同乡会〞,大的就是〝国际〞、〝全球〞等等,要不要加入,加入哪个好呢?
来自上海的徐畅本来想加入商会,可是各类华人商会、总商会、国际商会有好多个,而且有些商会互相之间还有一些矛盾,稍稍站错了队,有可能得罪另外一批人,最后权衡利弊还是都不参加算了。
董太太本来一直是大专校友会的老会员,后来不知为什么这个团体就不活动了,之后又有人动员她参加老年协会,她了解到老年协会有好几个,而且互相不团结,想想就放弃参加了。
九、真话,说还是不说
很多新移民来到海外还带着来自大陆的原有思维,在大庭广众下不敢表达意见。不久前温哥华的学校罢工,很多移民非常有意见,但来自南京的欧阳先生认为,很多华人担心得罪主流社会,尽管对教师联会很有意见,但是不愿意公开表示反对。
还有一些人对中国大陆的腐败问题、两岸统一问题、侨界的是非问题等,常常三缄其口。西北同乡会的一位姓朱的先生认为,祸从口出,还是不说的好。
而居住在本那比的刘先生,是当地比较知名的时事评论员,他对华人社会的这种现状很不以为然,他认为,我们到了海外如果还无法说几句真话,那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