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了,带着一点兴奋与更多的忐忑不安,海外他乡,蒙特利尔,无限的纠结与挣扎后,我们还是来了。一切都是那么的不期而至,也许,这就是缘分。
刚到的那天是凌晨12点,朋友去机场接我们到住处,一路上,朋友在讲述着当地的情况,当时很疲惫,但清晰的记得一句话:“这里不是天堂,但,也是天堂”。很需要人琢磨的一句话。后来也听其它在此生活过多年的朋友说了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送TA来蒙特利尔,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TA来蒙特利尔。” 看着一路沿途风景,几乎没见着高楼大厦,没有灯火辉煌,没有车水马龙。
到达我们的住处,拖着沉重疲乏的身体,我和老婆一口气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就这样,从北京到多伦多,再到蒙特利尔,21个小时,11件行李,从东半球到西半球,像做梦一样,我们还是来了!回忆着国内北京的一切,我曾经的家,家人与朋友,潦倒与辉煌,都结束了,一切清零!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从头开始。想着想着,内心的无助感升至心头甚至欲哭无泪,老婆在躺在我的怀里不说话,也许,她也后悔了。
我轻轻的问老婆:“我们现在就订机票,回去?”我老婆说好啊好啊。我们都知道,未来,完全是未知,内心的不安与恐慌让我们都有些不适应。既然来了,就随遇而安吧。I现在想想,如果您非要让我给一个来蒙城的理由,那我想说,去一个未知的城市过一个未知的人生。
我们都没有洗澡,昏昏睡去,当醒来的蒙城的第一个早晨,希望能见到灿烂阳光,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
醒来,眼睛还没睁开,先听见了窗外的鸟叫声,安静极了,要想在北京清晨醒来的早晨听见鸟鸣,简直是奢侈。睁眼开帘,窗外阳光极好,心情也是极好。我和老婆开始计划今天要办事项:
1、去BMO银行(蒙特利尔银行)激活帐户,然后把身上的现金存进去。
2、去华人服务中心留档,咨询了cofi班、补助、家庭医生、牛奶金相关事情。
3、去超市,买些吃的,实在是饿了。
我还是能感觉的出,老婆内心的不安与压力,我很惭愧,语言一窍不通,想帮助她分担,却是有心无力,无法给予她该有的安全感与依靠感,但我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俩一出门,竟然有只可爱的小松鼠爬在家门口的树杆上看着我们,这的环境实在是太棒了!我们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天空湛蓝,云朵飘飘,城市里是树、草坪、小花,一幅和谐景象。我们一进地铁,人好少啊,这与北京比起来,坐地铁简直是享受了。
经常听朋友说,他们来了要倒时差,倒一个星期,一个月,可我和老婆几乎没有时差感,可能内心还是十分兴奋吧。
政府为了让华人新移民尽快的解决各种问题并快速融入加拿大社会,出资开办了华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为每一个中国新移民提供5年的免费咨询服务,咨询顾问态度非常好也非常耐心,我和老婆内心深感温暖。说说我们去的这家沃尔玛超市,商品品类及其丰富,举个例子:光苹果就有二十几个品种依次排列,苹果新鲜到你都以为是塑料做的假苹果,而且服务、管理都是一流的。
我们忙完,在市区转了转,这的每一座房子建筑仿佛都是艺术品,每一座都是不一样得,这里很少有像国内的小区那样,一个小区全部是一样的房子,这里的房子的墙体几乎不用反光材料,颜色也都保持了石头和木头的原本色,所以看上去非常舒服和谐,不像国内的房子红红绿绿白白,看上去都浮躁。这里绿树成荫,干净,彬彬有礼人们,这里实在太美了,运动的、遛狗的、孩子老人,一张张幸福的面孔,整个一副和谐景象,然而这里的和谐是自然的,完全不同于国内社会主义的“和谐”。
转了一天,基本对这里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了,超过我想象的美好(第一次来北美)。我总是害怕,害怕后悔我们当初来这里的决定,希望,我们会喜欢上这里,慢慢适应,融入。
与各位共勉!
有些想送孩子出来留学或者想移民的朋友给我发私信向我了解一些当地情况,我只能说我登陆时间不长,只是个人感受。但我也会尽量回答的。先上几张图吧:
唐人街最出名吃早茶的地方,进去里面基本都是香港人广东人,据说在蒙华人黑社会常在此谈事情,事情谈不拢就前桌子(这只是听朋友说,也许只是个玩笑罢了)。
蒙城最繁华商业街上的游行示威,我语言不好,只听见不停的喊着go!go!go!
观察了一下,街上也有一些警察在现场,只不过这里的警察在开路维护秩序,而国内的警察武警甚至部队是在XXX(此处省去X个字)。蒙城每年夏季的游行都很多,为了各种权利,什么同性恋的,劳工的,大学生的等等吧。
西山上的豪宅们。在蒙特利尔最贵的豪宅有三处:一处是西山,一处是黄家山,还有一处是老港,老港的房子以年代久远为名,100多年的和18世纪留下来的豪宅都价值不菲。据说范冰冰在蒙城买了几处老房子经营旅馆生意,但不知道是不是在老港。范冰冰前一阵子还来过蒙城,去一家当地很知名的中餐馆吃饭,结果中餐馆很火爆都在排队,范冰冰的助理跟大堂说这是范冰冰,意思是要提前入座,结果人家大堂根本就不认识什么冰冰,后来群里哥们说:认识范冰冰的都在后厨刷碗呢。
上次说到那个南京哥们,我和老婆其实是很感谢他的,大家是在一个群里认识,后来加了微信。我们出国前,他就一直很热情的给我们解答各种疑惑,提供了很多对于新移民来说非常重要的信息。我们来到后,还陪我们找房子,给我出了很多建议。所以真的非常谢谢这样热情真诚的人。
可能我之前习惯了北京快节奏的生活,无法让自己闲下来,只有忙碌着并且有持续的收入,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感和不安全感。后来我问这哥们当地的就业和创业情况,情况如我来之前了解到的,不尽人意,现在正是经济萧条期。本想着自己做点生意,目前看来还没有信心去投一笔钱了。南京哥们给我的建议是:刚来到这里的每个新移民都会焦躁缺乏安全感,但不用急于找工作。各种博士来此也不是马上就能工作的,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里我简单总结分享一下我了解到关于补助的情况吧,也许不专业,希望也能够帮到有需要的人。
第一,先读书学语言,政府办的法语cofi班,每个月可以拿到一些补助,我了解到的是460刀,从基础学起的话可以读一年,这一年中,就可以适应着打工。现在cofi的parttime 没有补助了,要拿补助只能读fulltime,如果是学英语就是high school,没有补助。
第二,像我老婆这种语言没问题的话,可以不用读cofi班,直接读traning班,什么小生意班、西点班之类,时间比起cofi班要灵活自由,周期短短补助也高。南京哥们读了三个月小生意班拿到2500刀。学成后拿个证出来,在当地找工作还是很有用的,这个很值得考虑。
第三,就是生孩子,生孩子也有一些补助。大名鼎鼎的牛奶金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了,6岁以前零收入家庭的孩子每个月600—800刀,6岁以上18岁以下每个月400—600刀。多生几个孩子的话,温饱问题都能可以解决了。
第四,退税,魁省每年针对低收入家庭都会退一部分消费税,具体数字不太清楚,可能也有一两千加币吧。
第五,老保。只要在加拿大连续报税10年以上,不管有没有工作过,65后就能每月领到700加币养老金(数字不太确定,听朋友介绍的),连续报数20年以上,能拿到每月1500的养老金,再往上更高。
总体看下来,魁省其实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地区,福利是在联邦的基础上再加上魁省的一块,而税也一样,也基本是联邦加魁省。在这里收入越高的家庭,向政府交的个人所得税也是很高的,高收入家庭一多半收入都交税了。所以,时间长了,还得学会合理避税很关键。总之,这里饿不死人,但想要过优越的生活需要去慢慢努力摸索,想要过丰富多彩的生活,那就回国吧。
在这里的生活是:空气好,环境好,人与人之间没那么复杂,生活消费也不是很高,如果外面吃饭的话,一个人平均10—15刀,自己做饭就省钱多了,蔬菜水果各种食材应有尽有,爱吃海鲜的朋友有口福,这里海鲜很便宜。在这里没有国内那么多人情往来,大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过安静的生活,偶尔朋友间开开part、y聚聚会、野外烧烤一下什么的。
有人说这里很寂寞,时间长了会让人抑郁。听朋友也说过,这里自杀率很高,大家分析的原因是,这里的季节只有冬天和夏天,冬天时间漫长而户外活动又少,人与人交往也没那么频繁,在如此美好的自然的风光下(加拿大的自然风光确实没得说,太美了!),人总是显得及其渺小,所以难免心生孤独和抑郁,自杀也许就是解脱的一种方式吧。另外,蒙特利尔真的是美女如云,尤其夏天,美女特别敢穿,有的看上去几乎没穿,纹身穿刺的也不在少数,但有意思的确是:这里的同性恋很多,这个实在是不太容易理解。
不小心又扯远了,继续回到现实生活吧。
anyway,在这里,至少不必担心未来孩子的上学问题,这里有领先优越的教育资源,不必担心孩子的奶粉有毒,这里的奶粉比国内奶粉质量好的多价格还便宜至少一半;这里也不必为生大病而担忧,这里全民医疗免费。总体说,这里的生活压力确实要比国内小很多,没有国内那么累,这里很安静,但要耐得住寂寞,时间长了,也许真的会爱上这里。这恰恰又印证了朋友来时说的那句话:“这里是不是天堂,但也不是地狱。”
今天阳光很好,下午去公园拍照,基本体会到加拿大的人少了,偌大的公园几乎没碰上两个人,上图!与大家分享美丽的蒙城自然风光:
加拿大有丰富的自然原始森林资源,在城市中,见到松鼠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从多伦多向北基本就荒无人烟了,见到熊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这座城市的夜,还没有睡熟。伴着窗外的细雨声,麦吉尔大学毕业生party的音乐声和欢呼声,我也用心去享受,这城市的夜。蒙城的天空像个顽皮的孩子,时而大雨倾盆,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阴雨绵绵。
最近几天忙着搬家、添置家具、生活用品,总算是在蒙城安定下来。
看着窗外的麦吉尔大学、皇家山、以及这座城市的车水马龙,心有无限苍茫。
一直没能拿出完整的时间更新帖子,零碎时间之余,大体看了些朋友的留言,恕我不能一一回复。首先,非常感谢送来真心祝福的朋友,也很感谢耐心给出宝贵建议的朋友,真的非常感谢!也同样祝福你们,生活愉快!
留言中,很多朋友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出国,还怀着一种莫名的憎恨之情,巴不得我流落街头的心理,说出非常难听的话甚至是脏话。更有甚者,给我发私信追问为什么不更新帖子了,为什么不回复他的留言?是不是内心动摇了害怕了,劝我早点回老家。你打算让我怎么回复?回复您我后悔了,我有一颗中国心,我要回国?我不得不看到,这些人的心理是多么阴暗,让我怀疑这些人的别有用心。不想再多说什么,只希望这些人好自为之,不要中装着一个在此待了十几年的老移民的姿态,在这里说一些别有目的的话,真正的老移民不可能有时间,也没有闲心来逛天涯,他们都集中在加拿大家园,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你们狡辩和解释。
我在此声明:我只是一个普通新移民,来天涯发帖的目的非常单纯,我无意于诋毁我的祖国,也无意于拿着中国和加拿大去比较什么。我只是想用写日记的方式,把移民之初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真实感受如实记录下来,顺便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并通过此贴希望大家共同去讨论一些问题。
最后,我回答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移民?
首先。不是因为加拿大什么发展好、赚钱多。人一天到晚为钱活着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么?老外穷鬼多的是,但他们他妈的真的很自在,幸福指数很高,脸上总是洋溢着轻松的笑容,是由内心展现出的真实的笑容。
其次。不是因为在国内混不下去,或者缺乏什么安全感。我不是穷人,不怕穷到没饭吃,不怕孩子上不起学,不怕有人强拆我家房子。我也不是富人,不需要转移资产,也不怕在国内被人搞。(刚来蒙城时,和我们同住一家接待站的温州投资移民父女,饭后大家一起聊到为什么移民时,开始我以为过来养老的,温州老爷子喝着茶意味深长的说,是因为在国内太缺乏安全感。我想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吧)。
我移民的目的很简单,我还年轻,不怕浪费时间,就是想换一种未知的生活方式,换个活法。
任何人再问我为什么移民,诸如此类无聊肤浅的问题,我将一概保持沉默。
(另外,如果某个老移民认为发图是新移民的幼稚行为,可以不看,也不要再来此贴,此贴的图片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有幸参加朋友的毕业典礼,感受麦大,这所坐落在皇家山,建校于1813年,至今有200年历史全球闻名的大学。继续上图:
麦吉尔大学的校门也太寒酸了,能不能像广大中国的大学们学习学习。
这两天把网办了,是转的之前房客的Bell,网络不太稳定;办了医疗卡,就是所谓的“太阳卡”;给老婆报了training班, 就是所谓的小生意班。
太阳卡很好办,准备好资料,网上查找离McGil最近的点办卡,走着过去就到了。在一楼取一个号码牌,拿着号码牌在一楼等人叫,叫到后去三楼继续等号,等到就去相应的柜台办。给我办卡的老太太很可爱,态度也很好,办卡期间还聊了很多。从递交申请那天,往前数15天作为登陆日期,三个自然月后能拿到卡并生效。
办卡的人不少,幸亏我们去的早,放眼望去,各种肤色、各种穿着、各个种族的新移民都有,但大厅里中国人就我和我老婆,还有一对亚洲夫妻开始以为是中国人,一听他们说话才知道是日本人。还有阿拉伯人、犹太人、中东、印度、非洲、白人。气氛很友好,我在想,一个移民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生活习惯、价值观各有不同,大家却能互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国度。也许正是因为不同,因为开放,相反更形成一种聚合式融合。这不得不给我们国家带来一些启发。一个以汉人为主,一党专政的国家,藏独、新疆暴乱、回民对汉人的仇恨等,却总也无法控制一种平衡与融合。
另外,该考虑我的发展问题了。语言,这是重中之重!语言不行,其它都是扯淡。最终我决定还是以英语为主,法语为辅。英语有一定基础,把英语学扎实,路子会宽一些。至于法语,能生活交流即可,更何况还有个贴身翻译。对于语言我是有长远打算的,英语可走遍天下,法语不行,有一定局限。蒙特利尔只是我们的一站,或是一个跳板,广大的加拿大英语城市、一直向往的美国,还等着我呢,人生不折腾一下岂不是很无趣。
英语,我决定从奥巴马的2013就职演讲开始背起,朋友说这貌似有一点点的象征意味,其实什么都没有,就是很喜欢奥巴马的演讲风格,脱稿、高超、煽动性、像诗人一样的政治家。还记得今年看奥巴马就职演讲,我竟然落泪了,看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演讲,我哭了,当时就想通篇背下来。
同期看我们的习主席演讲,却乏味的基本没听完,现在更是没什么印象了,大概还是那些,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伟大民族、拥护党的路线不变、五千年文明之类吧,基调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也许是我的浅薄吧。
来此20天,北美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狂野。这里完全不像欧洲,人张的高大,饭量也大。餐厅就餐,我要一份饭,每次都得剩一半,汉堡大的惊人,我吃完就得撑的不行。这里的女人更不像法国欧洲或者中国女人,她们不拘小节,随时可见她们披散着头发,穿着热裤(贴身黑色的裤子,身材一览无遗那种),大步走路,累了找个台阶就坐,不在乎什么走光。那天和老婆在沃尔玛排队结账,前面的美女一直在抠鼻子,扣完鼻子就伸进鞋里抠脚,然后一只脚脱鞋,袜子也脱一半,再抠。抠完脚后,两腿一蹬提提裤子,最后揪了揪胸罩才消停。我和老婆都傻眼了,全然不顾周围是否有人在看着,这种情况在国内或欧洲的话,简直无法想象。
六月份的蒙城是欢乐的,天天都有各种节日和活动,这里几乎成了艺术、音乐与欢乐的海洋,街头艺术、绘画、爵士乐、摇滚乐、布鲁斯、巧克力、烟花、游行…… 六月在蒙城的筒子们是幸福的。这几天和老婆全然忘记了什么压力,什么发展,都抛到脑后,天天出去逛街,参加活动,品尝美食,看演出,两人甚是嗨皮,只是到了晚上,俩人才开始盘算日后的规划,还没进正题,俩人就睡过去了。
朋友说在蒙城,到了夏天就得拼命的享受,运动、逛街、烧烤、节日,因为这里的夏天太美好,而冬天,又太漫长。好吧,也许我们高兴的太早。
这两份饭25加币,结果我老婆(三明治和薯条)只吃掉了其中的四分之一,我(披萨)只吃掉了二分之一。
这个节日叫七彩不眠之夜,有露天免费演出和街头绘画,他们演出水准相当不错,各个国家的音乐风格都有,下着雨也挡不住观众的热情,60多岁的老头跳舞像个活泼的小孩子。还有吃街边小吃,虽然街边,但很不错,而且没有地沟油哟。
另外,说实话,蒙城的美女确实多!实在多!而且相当狂野!
转眼间,来蒙城一月零一个星期了,也好久没有更新帖子,今天,在这个小雨的午后,记录一下。
这段时间,我们除了找到工作,我老婆还领到了两个星期的parttime周薪,690刀,我也领到了一周的parttime周薪350刀。收入是少了点,哈哈,加上training班的补助,生活足以,以后会更好的。比我一个人刚到北京时,生活压力小的多,那时的第一份工作一个月才3000,交房租省吃俭用,和哥们喝两顿大酒,存不下什么钱。
这段时间,我们参加了很多的节日、活动、演出,不是在看演出的欢呼舞蹈中,就是在去看演出的路上。啤酒端起,小烟抽上,跟着美丽的法裔姑娘,可爱的老太太老大爷,一起跟着美妙的音乐,晃动身体。
有时也会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牵起爱人的走,漫步于皇家山的绿树丛阴,找块草坪,老婆坐着我躺着,两人聊着现在和未来,聊着理想与现实,一待就是一个下午。伴着余晖,买菜买酒,回家做饭,吃饭。
是的,这就是蒙城的生活。满足吗?不满足!一点也不满足,我还年轻,还想要拥有事业赚很多钱,还想活的更精彩更从容,还想活在别人的掌声和羡慕中。满足吗?满足!不再折腾了!就这么过下去吧,平淡而真实,这不就是生活的本质吗?如果说事业和赚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但赚钱却使我痛苦不堪,成为了我的负担,那这赚来的钱还有什么意义,貌似是本末倒置了。
说说这里的音乐节和国内的不同。我本身是个音乐爱好者(谈不上发烧),年少轻狂时,参加了很多国内的音乐,从最早的MIDI音乐节,后来的草莓,摩登天空,坝上草原,还有些乱七八糟的知名的基本都去过。因为大学时没钱,我曾经和哥们背着帐篷从天津徒步走到北京参加MIDI音乐节,晚上也扎帐篷睡在MIDI学校,早上刷牙在北京某写字楼的卫生间里。
国内外音乐节最大的不同是:国内的音乐节全部收费,一天120—200不等。这里的音乐节在市中心,同时开放十几个场地演出,全部免费。我可以在一个晚上,端着杯啤酒,见到所有当地最知名的歌手乐队,换五六个个风格的音乐听,POP、Rock、Jazz、黑人hip-pop、民谣、甚至是墨西哥、南美音乐。蒙城的六月,说是音乐的海洋一点也不为过。
第二点不同是:参与人群。在国内去听音乐节的主要人群是年轻人,70、80、90后。在这里,看看这里的现场吧,放眼望去,美女比帅哥跳的欢,老太太比老头跳的欢,老人不比年轻人少,老太太带着墨镜端着杯啤酒能从下午6点一直high到晚上11点(不夸张,这是真的!)。
第三点不同是:乐队的演出技术。先从主唱说起,国内的乐队主唱一般是纯唱,能挎把吉它扫着和旋唱就很不错了,像冷血动物谢天笑能边弹着solo边唱,还能弹弹古筝,就是顶级牛逼教父级别了!而这里的主唱,我见到的,一场演出七八首歌下来,至少要换两种乐器,手鼓,脚鼓,木吉他,电吉他,键盘,大提琴。再说乐队队员,同样,国内的贝斯手永远是贝斯手,鼓手永远是鼓手。这里的乐队成员除玩能玩手里的乐器,还可以键盘、贝斯,、大提琴、小提琴、萨克斯、手鼓。我甚至纳闷,这每一个乐器都不简单,他他妈哪来那么多时间去练习。最后说一下音乐风格,这里的音乐风格要丰富的多美妙的多,他们可以任意结合你能想象到的乐器和元素,真的是很棒的!
在这里,人们疯狂的热爱运动,中午12点,下午两三点,路上都有人跑步,沙滩排球,橄榄球,足球,滑板、骑自行车、甚至两个人扔飞盘,很多种运动方式。突然想起听到的一句话:中国人花1块钱1个小时运动,花100块钱100个小时看病,而外国人是花100块钱100个小时运动,花1块钱1个小时看病,但我们得到的痛苦,他们得到的是快乐和自在。中国人总说外国人傻,他们傻吗?我看一点也不傻。
是的,这就是蒙城的生活,一个新移民亲身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也许很傻很白痴。如果您是个老移民或者已经入了籍的公民,相信您也见怪不怪了,您就不用摆着一副老移民的姿态说些牛逼哄哄的话了,另外还有一些热血爱国人士,请您也不要总拿着爱国主义教育本人,说本人往自己的国家泼冷水,我只是很客观的去描述我的感受,如果您有这股谩骂的劲,多做点实事吧,谁都不比您少爱自己的国家一点!说白了,这个帖子仅仅是一个日记,只不过是我把它分享给了喜欢看它和需要这些信息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