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共有出国留学生约46万人次,来华留学生35万人次,通过中外合资办学的高等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是45万人次,中国已经成为跨境教育的最大输出国和重要输入国。”8月4日,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涉外办学监管处处长闫炳辰在贵阳表示,从出国留学、来华留学以及合资办学中的学生数量的角度来看,中国已经成世界最大跨境教育资源国家。
4日,在贵阳举行的中国―东盟跨境办学国际研讨会――“一带一路”建设与跨境办学的新机遇论坛上,闫炳辰介绍,经过30多年教育的对外开放,中外办学、来华留学(课程)、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中国跨境教育的“三驾马车”。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有2056个,其中涉及中国高校近600所,国外高校400多所,国家和地区33个,涉及在校的中国学生近55万人次。
“学生最多不代表最强。”闫炳辰表示,从资源流动来看,中国更多的是学生出国留学;从资源引进来看,中国更多的是国外资源的引进,如何进一步的统筹促进保障和发展中外合资办学成为目前最大的课题。对此,闫炳辰提出了“三个转变”。
一是发展目标从注重规模转变为质量的提升和内涵的发展,加强跨境教育质量保障建设工作,以此推动、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二是发展方式从模仿向创新转变,以前的合资办学就是吸收、引进、消化,现在要重点考虑融合和创新;三是资源引进要由简单、批量转为聚焦优质,严把资源引进入口关。
据了解,本次论坛上为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重要活动之一。闫炳辰对本届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给予了高度赞许。并建议,在国际形势新常态下,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合作,双方应加强相关的教育法律、政策协同研究,共建教育政策信息交流的机制;建立教育政策互联互通平台,为各国学校和社会力量开展跨境办学提供政策咨询;加强制定跨境办学的质量保障机制,加强学分互认,学位互联互授,协力推进教育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