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籍耶稣会神父满而溢(Rev. Michel Marcil, SJ)从获得圣召,立志传教起,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将近50年。出发前往中国传教之际,却碰上文化大革命,辗转到台湾竹北耶稣圣心堂、耕莘文教院服务,从此致力中美天主教交流与服务。
第一次听到满而溢神父的中文名字,大部分人都能猜想到其中必定有特别涵意。他本人更是人如其名,开朗个性表露无遗。满而溢一口流利的中文不但字正腔圆,还可以引经据典。谈到他如何从加拿大人变成道地的「中国人」,满而溢神父更有有一箩筐讲不完的故事可以分享。
个性开朗 总是快乐满溢
记者问:相信很多人都称赞过,你的中文名字很特别,是谁帮你取的?有什麽特别的涵意?
满而溢答:是柏克莱「辅友协会」(Inter Friendship House Association)的创办人朱蒙泉神父帮我取的名字。我和他的渊源相当深。1966年,我还在蒙特娄的耶稣会初学院进行神修。朱神父当时在芝加哥罗耀拉大学攻读教育和社会心理学系,刚好抽空到蒙特娄拜访,我被指派接待他两个星期。
中文流利的满而溢神父,致力于中美天主教交流与服务。(记者陈巧伦/摄影)
这两个星期我招待他到我家,他也向我父母和我介绍中国文化。那时候我已经打算要前往中国传教,因为朱神父的关系,爸爸妈妈觉得比较放心让我到亚洲传教。不过那年刚好中国开始文化大革命,所以最后我到台湾。
到台湾以后,我想要有一个中文名字,觉得必须找一个了解我的人帮我取,于是找上朱神父。他帮我取了「满而溢」,认为很适合我开朗的个性,总是快乐满溢。我也很喜欢这个名字,就一直用到现在。
在辅大修过「国父思想」
问:可以说说为什麽你的中文讲得这麽好吗?
答:我在1966年9月中到台湾,就先去新竹华语学院和辅仁大学国语中心学三年中文。为了要了解中国思想,我特地在辅大修了「国父思想」和「中国历史」。我还记得「中国历史」这堂课,老师只讲汉朝,说只要了解汉朝,那其他朝代都一样了(笑)。
满而溢神父为新人证婚。(图:天主教中美交流中心提供)
1969年我到耕莘文教院,并创立了山地服务团,当了七年团长。那时候我们每年暑假召集66名大学生,到新竹县十个部落服务,最多曾经有400多个人报名,很热门。看学生讨论和活动,我更学到中国的文化和行为模式。
问:怎麽会想要当神父?
答:我只能说「天主也有计画」(笑)。我出生当天就领洗(生日和珍珠港事件同一天),母亲从小教导我天主无所不在,我从小念教会学校,但是其实一直想当医生,从来没想过会做神父或到台湾。
1962年,我21岁蒙圣召,天主跟我联络,邀请我加入。那种感觉非常清楚,让我不能怀疑也不会怀疑,没有选择地就答应进入教会,做一名神父。
为出国传教 入耶稣会
其实刚开始我也会害怕,觉得最大的牺牲是没机会教养自己的孩子。我很喜欢孩子,想到教导孩子成长,看他们如何学习做人处事,应该是很开心、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问:当初为什麽会选择耶稣会?与其他教派有什麽不同?
答:我高中、大学都是就读耶稣会创办的学校。在选择教会的时候,就很叛逆地想「绝对不加入耶稣会」。我那时候一直想要到国外传教,协助我选择教会的顾问,也很热心地帮我准备各教会的资料,差一点就要加入魁北克外方传教会。
不过顾问后来问我为什麽从来不考虑加入耶稣会,因为耶稣会是到国外传教最多的教会,当时3万6000位会士有6000人在国外传教。我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其实是最适合加入耶稣会的。
满而溢神父在中国访问时,写下自己的名字。(图:天主教中美交流中心提供)
以文会友 不强迫传教
耶稣会认同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影响,认为传播知识等于是为神播种子。我们秉持着利玛窦「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态度,举办文教活动,不用强迫接受的方式传教,而是透过讨论宗教,让人敞开心胸了解天主教的真义。
问:父母能够接受你千里跋涉到台湾传教?
答:我从小时候起,就对外国事物充满好奇心。有一次妹妹对我说,家里总共来过19位外国客人,其中有16位是我带回来的,就可以知道我对外国人文的热情。
我一直想要到亚洲传教,以前在学校也认识从日本传教回来的神父。后来朱蒙泉神父到我家作客,让父母对中国也感到亲切许多。
不过或许因为我是在日本轰炸珍珠港那天生的,所以爸爸觉得我的频率可能跟中国比较合。而且他觉得中国人好像比较好说话,感觉我跟中国人比较合得来,所以不反对我到中国传教。不过我想,就算到日本传教,我可能也会觉得中国比较好(笑)。
常脱口说:我们中国人…
问:你最喜欢中国文化的哪一部分?
答:(思考很久)很难讲,都喜欢。我去过很多国家,却没有一个地方让我觉得像在中国一样亲切。我在台湾服务12年,很习惯中式生活,喝茶吃中菜,感冒吃中药,常常不自觉脱口而出「我们中国人如何如何」,已经完全融入中国文化里面了。
也有人问我,会不会害怕丧失自己加拿大文化的根基。我觉得就像是每个人有两个祖父,传承的是两家的文化,不会遗失任何一方。我的爸爸妈妈都来自大家庭,我在外祖父家是长孙,和长辈们都特别亲近,让我学到家庭价值非常重要,这点和中国人的核心价值完全一样。
到加州 广交中国学者
问:「天主教中美交流中心」(US Catholic China Bureau)的主要工作是什麽?为什麽把中心迁到柏克莱?
答:「天主教中美交流中心」1989年成立,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主要以加强美国和中国教会的了解和友谊为宗旨。除了每季出版中国教会季刊(China Church Quarterly)、主办全美天主教中国事务研讨会(National Catholic China Conference)以外,并赞助到中国的宗教研讨活动等等。
我在2007年底到纽泽西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担任「天主教中美交流中心」执行主任,不过因为现在全美国华人天主教团体在加州最为活跃,把中心迁到加州,更方便协助中美各地姐妹教会进行活动。
现在把「天主教中美交流中心」迁到柏克莱,靠近当初朱神父创办的辅友中心,也可以协助到柏克莱进行短期访问的中国学者,提供居住、生活上的咨询服务。我常常会举办英文交流活动,协助这些中国学者勇于开口讲英文。
很多人都担心这些活动会强迫灌输天主教思想。但是基于我们的立场,我们不会过分传教,只希望大家保持对宗教信仰开放的态度,来这里认识不同的宗教、交朋友。辅友中心自1987年创办以来,协助超过300位中国访问学者,现在去到中国,都可以开同学会了(笑)。
问:通常教宗是终生职,前任教宗宣布辞职是数百年来第一遭,你怎麽看待本笃16世退任?
答:很多人说本笃16世保守、传统,但在我看来,他是一位革命家。一般人把「教宗」作为一个人物看待,但他把教宗当作一项职务,让适者任之。
本笃16世高龄86岁,他表示自己健康情形越来越差,处理教务力不从心。我们若是敬爱他,就应该让他自己决定怎麽做是最好的,不一定要坚持当一个像皇帝般虚的、偶像的位子。他勇于提出辞职,也直接为继任者打开改革的风气。
新教宗谦卑 令他感动
问:新教宗方济是第一位出身耶稣会的教宗,这对耶稣会有什麽意义?对天主教徒们有什麽意义?
答:耶稣会创办的理念,就是希望对天主教进行改革,会士们不在意要做主教、要升官,最重要的是服务、传教,要做大家的僕人。所以耶稣会非常少当上主教、枢机主教。新教宗方济,也是唯一一位成为教宗候选人的耶稣会枢机主教。
对天主教徒而言,新教宗方济就像一般教友一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过着一般人的生活,让一般教徒不再觉得罗马教廷那麽遥不可及。
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是方济当选教宗后,在第一次的降福仪式上,为教徒降福之前,他先要求教徒为他祈祷,要天主降福于他,说完后便深深地一鞠躬。历史上第一次有教宗这麽做,展现他谦卑的个性,相当令我感动。(记者陈巧伦专题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