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市政府积极推行巷道屋计划,希望借此增加可负担的出租房屋数量,估计今年准予兴建的数字会大幅增加,然而这些建在後巷的房子,负面影响已开始浮现。
根据市府文件指出,在迄今已批准兴建的巷道屋,平均为590呎,大部分(占60%)是属于一房、38%属两房,其馀2%是属于套房单位。
建在後巷的巷道屋一般都很矮小,卫生环境也不很理想。(本报资料照片)
「伟景温哥华」市政府一直推销巷道屋,强调是租住土库之外的另一个选择,并且考虑提出修正案,加快兴建过程以及准许建得更大、更多变化。
然而市议会内并非所有人都支持市府这个大增巷道屋计划。属于「无党派协会」的市议员欧伟治(George Affleck)就批评这是「伟景温哥华」出于政治目的,在下次市选前增建巷道屋,给外界一个它履行增加可负担房屋承诺的手法。
此外居住在巷道屋的市民也关注到隐私受侵犯的问题,因为巷道屋都属矮小,只有一层半,很容易给人从高处偷窥,阳光都给旁边的大房子遮挡而显得阴暗。
另外每周一次垃圾车经过门前收取垃圾,平时周围放满邻居的垃圾桶,其卫生程度之恶劣可想而知。
事实是巷道屋并非新鲜事,多伦多早在2006开始就推行类似计划,称之为辅助屋(coach houses),结果同样引起剷雪、收垃圾、接驳自来水、下水道等连串问题。
而在温哥华,市政府声称巷道屋是可负担的出租房屋,然而目前租金一般由1000元到2000元,不少市民质疑这是否属于可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