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暑假加拿大的学生们都在忙什么呢?

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别是从小就开始的,不是到了大学才会有。

认识几位本地孩子,读高中期间暑假就开始打工了,更别说读大学时,逮住实习机会那是一定不会放过。问过从中国来的留学生,他们读大学期间是不打工,不实习的。那暑假做什么?回国,看爹妈(当然也会有留下打工的)。有一位从中国来的留学生说:不打工的理由是假期多修课,希望能按时毕业。毕业是为什么?是为了工作,对吧。那一点社会实践都没有,怎么去找工作?无论毕业是留在加拿大,还是回中国,都得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才能更充分地认识到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是吧。

一位朋友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跟妈妈做志愿者,五年级时开始在社会活动中做志愿者。再大一些,去一些商业机构做志愿者。从最基础的岗位慢慢走上领导的岗位,不断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申请大学商科时给他加分不少。

另一位朋友的孩子十岁时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读大学前三年先后去了三个国家做交换生实习,新加坡,肯尼亚,台湾。相应的她的毕业时间就延长了一年。原本四年的课程成了五年后才毕业。按中国式逻辑想:这样不是很不划算?读书期间不好好读书,四处跑,还得多花一年的学费,耽误一年的时间。

但是,人家孩子所经历的远比在校园里的同龄人多。去肯尼亚,做扶贫工作调查,简陋的房子,出行靠脚,吃饭靠自己,忍受着艰苦的生活环境。去台湾,了解到不同的人文风貌,学习了处理工作问题的一些方法。比如在台湾,她遇到了山寨加拿大冰酒的台湾厂家,如何处理问题–这也是在校园里学不到的技能。大学期间的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课堂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最好示范,这样的工作经验也为她将来的简历增加了炫丽的色彩。

同样年龄的大学生,遇到过三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问他们有没有去参与一些co-op的活动,他们先后都说没有,只想快点毕业拿到毕业证。

教育到底是那一纸文凭重要,还是培养将来的工作技能重要?如何将知识融会贯通到社会生活中,这真是不老师能教的,得靠自己去体会,自己在生活中“悟”。

不是有了文凭就可以在工作中驾驭自如,“死读书”的例子不胜枚举。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