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萨省消息,美国南部的大范围干旱造成玉米价格高涨,玉米全球价格在2011年2012年每年涨幅都超过100%,也引发了没有玉米种植习惯的萨省农民纷纷开始试种。据萨省GOVEN地区去年试用玉米的农场主MIKE透露,去年该农场试种了两千英亩以上的玉米,收成情况良好。每英亩产量高达100蒲尔,每蒲尔的价格高达9加币,与其他农作物相比,玉米的收入几乎是最好的。
中国对玉米的需要求十分巨大。2012年中国进口玉米的总量是2011年的19倍多。中国的对玉米的巨大需要也引发了一些华人农场主的种植热情。据麦科绿色农业集团总经理Jason Dearborn介绍,随着耐寒玉米品种的开发,在萨省大范围种植玉米也越来越成为可能。今年麦科公司准备大范围种植玉米,并将联合其他地区的农场主形成合作机制,出口中国为主要运营目标。
继大豆之后,玉米也在逐步成为中国需成规模从国际市场进口的重要大宗农产品。
曾经能够与美国比肩的第二大玉米出口国中国,2010年反而累计进口了157万吨玉米。而今来看,玉米进口逐步“常态化”,已成难逆之势。
与玉米进口持续增长形成对照的,则是国内玉米产量并未减少甚至大幅增产。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近日公布的预计数字显示:2011年,国产玉米将迎来大丰收,产量或将达到创纪录的1.83亿吨。
造成“增产却进口”形势的原因,在于国内玉米需求的超常增长正在逐步打破玉米供应的“紧平衡”态势: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快速推进对饲料需求的勐增,以及玉米深加工行业对于玉米的刚性需求难以调控。
有敏锐的市场人士观察到:从今年起,在官方的口径中,玉米进口已经“不再是那么敏感的话题了”。
但国际市场的前景并不令人乐观。在7月份中国一次性向美国订购53.34万吨玉米的消息传出后,国际玉米价格再次出现勐涨。业界担心“中国买什么,什么涨”的厄运,会继大豆之后在玉米领域出现。
据中国玉米最大的进口者中国储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透露,到2011年底,该公司的玉米进口量将达200万吨左右。在全球玉米出口日益吃紧之时,仅此一家公司进口需求增长的影响,已不容小觑。
当下,中国玉米自给量还有一定增长空间。但在玉米进口常态化已成定局之下,如何避免“高价进口”,仍是待解难题。
多年间,中国一直在国际玉米市场中扮演出口者的角色。在2003年时,玉米出口量甚至达到了破纪录的1600多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