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拿大俗人俗话
那年夏天,大女儿十岁,开始和我嘀咕,说她的朋友们都有定期的津贴(allowance
有一天,本地免费报纸有份广告吸引了大女儿的注意:招募送报员,路线好,薪水优。她说,我想去送报纸,妈你能不能打电话问问是哪条路线。
此时,我的产假金快用完了,意味着,我家时时刻刻就要靠丈夫的单一收入过活了。我一边留心着找工作,一边有些挣外快的想法。电话打过去,说每星期三四,
告知大女儿,她欢呼雀跃,说以后有自己的纸币(bill),而不是零钱(coin)啦。送报路线有两条,地点离家都不近。我哪里放心让她一个人去,说,到时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帮你。她居然紧张地说,那挣的钱归谁?我说,好,你也到时候了,咱们先去银行给你立个帐户,
这还一个loonie(一加元硬币)都没挣呢,大女儿先拿到了一张银行卡,
过了两天的上午,报纸和广告如约运到了家门口,小山一样,一捆捆整整齐齐。这些东西需要分好,下午6点前全部送到每家信箱里。时间紧迫,我既想等着大女儿放学回来锻炼她,又犹犹豫豫地,剪开结实的捆绳,把一份一份的广告塞进报纸。等到大女儿回来,我已经都分好了,说,不好意思,我怕时间不够,帮你分好了,下次不帮这么多了。
然后,我先折叠好儿子的婴儿推车,装进大车,再把幼儿坐的wagon抬进车,然后和大小女儿一起,把分好的报纸一批批捧上去,再塞进一岁的儿子以及他的尿布奶瓶。
光在地图上熟悉路线,基本上是没用的。这两条送报路线,一是在繁华市中心,商铺林立人来车往,二是在豪宅区,庭院深深占地广阔。难怪薪水从优,这些地方都是难啃的骨头。
繁华小街上,要想就近停车,就要停在街边,交停车费。我问大女儿的主意。她说成本太高了,咱们还是停在远处的公园吧。停好了车,拖泥带水把所有人和东西弄下来,报纸装在wagon里,由大女儿拉着走。儿子装在推车里,我一手推着,一手拉着小女儿随后。穿过大片绿地,瞥一眼安大略湖边的绝佳风景,戴上橡胶手套,开干吧。
商铺的信箱大多数就在店面外,随着人流走,一家一家地投。貌似简单,但十岁的孩子,哪能让她一个人在这么三教九流的地方溜达呢。我紧跟着大女儿,生怕走散了。
过了繁华小街,马上拐入一片安静老区,房子小小的挤挤的,我说,为节省时间,你送这一侧,我和弟弟妹妹送另一侧,街头会合。
我们忘了一件事,这条街有几家人不要报纸,不知是我还是大女儿误投了进去。后来报社给家里打来电话,说有人抱怨,请切记不要投给这几个地址。不想要直接扔回收箱完了呗,有些人,
两个人同时工作,就是事半功倍,不一会,厚厚的报纸消失了不少,我们的橡胶手套已经被油墨染得黑乎乎的,戴着还不舒服,干脆摘下。再拖泥带水地上了车,开到另一处地点。
豪宅区的几条街,每家都占地巨大,有的人家的信箱杵在前院草坪上,但是大多数信箱在大门口,要走过长长的车道。几家下来,真有“望山走死马”的感觉,
最后一条街,是在本市主干道两侧。车多,但是没有什么行人。我问大女儿,有没有信心自己送一侧,我和弟弟妹妹送另一侧,她居然点将,要求和妹妹一起送一侧,我望着她们的小脏脸,
我分了一部分报纸,塞到儿子推车下面的筐里,穿过宽阔的马路,一边一家家地投递,保持步伐和她们一致,
终于,我们赶太阳下山在前送完了报纸,只有儿子的小手是干净的。我们娘仨的手从来没这么脏过。
回到家,我开始纸上谈兵,研究我们的行动路线图。找出最优化路线,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然后和孩子们讨论,
渐渐地,我们熟悉了大到路线,小到房子,更小到信箱。知道哪里的人多,哪里的车多,谁家的车道最长,谁家的狗叫声最响。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时而交换路线,时而重组成员。
每次干完活,大家都是风吹日晒后蔫蔫的形状。一路上,因为手脏,只能喝瓶装水,
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送完报后,
有一次路过那家送报的冰淇淋店,小女儿说,送完了报纸,能不能吃个圣代,我说,挣的钱属于姐姐。老大,你愿意不愿意给弟弟妹妹买一个圣代?大女儿说,当然,
两个星期后收到支票,立即存到了大女儿的账户上,
连续几个星期,每星期两次,经历这些小小的劳筋骨,和更小的苦心志,我那温室花朵坯子的孩子们,坚强了些,开放了些。不管她们将来干的是大事业,还是小活计,这次的经历,至少让她们感性地见到了,钱是怎么得来的。
后来,A公司那波澜壮阔的油砂工程启动,我被召回上班,挣“大钱”去也,再无精力陪孩子挣小钱,通知了报社,结算了总收成。那是我们在加拿大挣得最艰难的一笔钱,
大女儿长大些以后,自己又通过比较“文”的方式,一次挣来了$400。她说要作旅游基金,一直存着。后来,她参加了许多学校组织的旅游,远到蒙特利尔,纽约,更远到苏格兰和爱尔兰。飞机票钱我们出,她专款专用,买了一堆有用没用的小礼品,钱花得毛干爪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