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八方
当前位置:聚八方 > 聚八方 > 正文

大温中华文化中心 是拆还是留?



近期,在大温华人社团和坊间民眾中,都在关注著一个焦点问题,即温哥华市府考虑放宽华埠建筑高度,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现有的建筑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拆除。目前,华埠各大社团正对事件进行討论,各自表明自己的立场。由于文化中心无论在建筑上还是在实质內涵上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其未来的命运如何,已经成為华埠未来走势的风向標,被看作保持唐人街传统文化特色与商业社会现代化发展之间孰轻孰重的是非之爭。

温市检討楼宇高度


大温哥华文化中心拆建之事,源於温哥华市府目前正在进行的“歷史区楼宇高度检討”(Historical Area Height Review)。根据温哥华市政府的资料,这次检討的范围包括华埠(Chinatown)、煤气镇(Gastown)、胜利广场(Victory Square)、缅街(Main St.)夹喜士定街(Hastings St.)的路口。其目的是了解人们对目前“华埠社区规划”(Chinatown Community Plan)的意见,同时也徵询民眾对歷史区域建筑高度重新规划的反应。 据悉,公眾諮询阶段共举办了3个工作坊及两场开放日,最后一场开放日已於5月4日完成。市府规划部门正在撰写报告,预计会在7月呈交市议会。 检討中討论的建议包括,將区內一般建筑高度放宽,华埠高度放宽至50呎至75呎不等,华埠南区高度放宽至70至120呎不等。此外又有建议在缅街两旁设立高楼走廊,高度放宽至150至200呎不等。 另外4个建设特高大厦的可能地点,包括喜士定西街300號、片打西街(Pender)21號;华埠之內的包括片打东街8號、奇化街(Keefer)105號,建筑高度由150呎至300呎不等。 文化中心来之不易 周三(20日),华埠侨团传统建筑协会、大温中华文化中心、温哥华中华会馆及中山公园特別开会討论此事,4个团体最后达成共识,反对清拆或加高中华文化中心,坚持应保留原状,也不赞成將华埠建筑物限制增加至150呎至300呎,但赞成可兴建70至90呎的楼宇。 华埠侨团传统建筑协会会长马清石明確表示,该会反对在文化中心及奇化街(Keefer Street)三角地两处兴建150至300呎的高楼。马清石说,中华文化中心是本地侨团经过多番努力和爭取才得到的成果,那时候向政府申请用地、筹款,经过了好多艰苦。 “那时就有人提出,你们不用这麼辛苦地筹款了,我们建好楼,分一层给你们。”马清石回忆说,“我们為此专门去美国三藩市文化中心取经,他们的经验是千万不能答应,因為这样一来文化中心就失去了独立性,他们的办公室设在假日酒店(Holiday Inn)裡面,但外人只知道这座建筑是假日酒店,大都忽视了文化中心的存在。据此,我们当时就没有让步,坚持建造独立的文化中心,為温哥华唐人街增添了中华文化特色。” 大眾有被误导成分


温哥华振兴华埠委员会主席、兼温哥华华埠商业促进会会长霍啟恩表示,在整个事件上,大眾多多少少有被误导的成分。他指出,整个事件的主题并不是单单针对文化中心,甚至不是华埠,而是温哥华市政府要对温市中心东端进行大范围改造规划。在温市政府网页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政府方面在探討市中心东段应否放宽高度和密度限制之事宜。可能的改变是,在建筑高度上,由原有的65尺放宽到80尺至120尺,有5个地標甚至可以去到300尺的高度,这5个地標中,包括市中心胜利广场、Sun Tower等处,涉及到华埠的有2处,一是华工纪念碑所在的三角广场,另一个才是中华文化中心。 “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中心只是整个计划中的一部分,现在很多不了解实情的民眾都把注意力集中带了文化中心一处,这是对整个计划断章取义,错误地转移了焦点。”霍啟恩认為,这是一个為振兴华埠引入资金、人流及商机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文化中心將会得益 霍啟恩继续说,有关方面爭取温市政府对华埠建设的宽限优惠政策,至少已经有12年之久了,现在机会终於来了,為什麼不善加利用呢?况且,此事若实现了,文化中心不是就此消失,而是依然存在,而且会拥有更好的硬件设施。 霍啟恩强调,对文化中心现有建筑,无论改建抑或加建,都可以,就算是拆掉重建,新的建筑楼裡仍会有文化中心,裡面的教室、会议室、活动场所將得到更新,甚至还会增加剧场等设施,这些都將使文化中心受益。 霍啟恩说,到时可以將大厦標榜為全世界唐人街最高大楼,甚至在顶层设立旋转餐厅等等,变成一地標性建筑。 华埠会淹没於高楼中 霍啟恩说,文化中心之建筑并非歷史保留文物古跡。另一方面,中山公园外围近年来已建起了多幢20、30层的高楼,而且政府方面还计划在福溪东北(Northeast False Creek)区域盖30、40层的高楼和一个大广场,將来温哥华艺术馆(Vancouver Art Gallery)也会被迁移至此。 他说,到那时候,整个华埠將会淹没於大片高楼之中。若华埠的发展不与时並进,华埠將变成现代建筑群中的“怪物”。霍啟恩认為,文化中心应该好好利用这一个机会。“这是文化中心一个翻身的大好机会。”假若华埠错过这个机会,让邻近地区兴建高楼,最后整个华埠也会被高楼大厦所包围,自己却错失发展的机会。


有望带旺华埠人气 霍啟恩还指出,唐人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流不够,人气不足。预想的方案包括在文化中心现址上盖两到三臥室的高层公寓,吸引以家庭為单位的中產阶层居民入住,这些正统群体在华埠稳定居住下来,他们必然要在唐人街逛街消费,从而带旺华埠,而且其他闲散人等就有可能逐渐散离,这也有利于华埠的治安。 总之,“大家的眼光事业要长远一些、开阔一点”,霍啟恩最后说。 重建会造成不良影响 马清石认為,任何对文化中心现状进行改变的计划,肯定都会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譬如,文化中心现有三、四千学生上课,而拆掉文化中心,再重建高楼,起码得有三、四年的时间,这几年裡,学生们到哪裡上课?另一方面,如果在文化中心现址建高楼,会极大地影响颇具中国文化代表意义的中山公园的景观,文化中心周边传统会员所处的建筑也都將埋在突兀高楼的阴影裡。 “试问,如果拆了文化中心,中山公园风采大减,那麼温哥华华埠与列治文又有何区別?”马清石詰问道。 毗邻文化中心的中山公园已经公开反对,担心兴建大厦会影响公园景观。中山公园行政总监季凯琳(Kathy Gibler)指出,市府放宽华埠高度限制的各项建议中,最令中山公园担心的是在中华文化中心地段之內兴建高楼大厦。她曾听过有人希望兴建三、四十层大楼。在她看来,即使是兴建10层高大楼,也会严重影响公园的景观, “公园內四分之一的天空会因此消失”,因此不能接受。 高楼未必会带来景气 此外,马清石还认為,在文化中心现址建高层公寓住宅的做法未必能带旺华埠商业。他举个例子来说,华埠国际村附近已经起了几幢高层公寓,不乏常住人口,然而国际村依然生意惨淡,可见,那些在高层公寓的住家出出入入都是驾车外出消费,并未带动华埠本地的买气。 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主席郑宗励亦不同意拆建文化中心,他认為建高楼有短期经济效益,长期则不能保证,尤其是华埠刚获温市提名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產保留区。


文化中心不是赚钱工具 当年曾经為大温中华文化中心兴建四出义卖筹款的加西国术总会创会会长梁伟洪也认為,华埠的復兴不是放宽建筑高度就可以解决得了的。 “振兴华埠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各方面加以配合。”他认為,在目前市政府徵询华埠重建意见的时候,不应该只著眼於放宽建筑高度这一点上,而是应该从各个方面加以研究,找出一套综合治理华埠的可行方案。 梁伟洪直言近年来中华文化中心的工作不尽如人意,但这並不表示要將“孩子和脏水一齐倒掉”,他说,文化中心从筹建的第一天开始便是各派力量爭夺的对象,期间经歷“保侨”和“六四”等几次战役。“文化中心用地是市政府以1年1元的象徵性租出的,目的是让我们宣传中华文化,並不是用来赚钱的。”梁伟洪表示,文化中心是侨团共同兴建的,不存在经济问题,每年的筹款都得到各界的热心支持。“如果有人以经济為藉口,要拆掉我们几经艰辛才爭取得来的文化中心,那就要问一问其目的是什麼了。” 尚待温市议会定案 据报道,温市政府资深城市规划师陈婉瑜表示,温市府现在没有任何已成定案的计划明確说要放宽华埠建筑物高度限制,或者拆除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只是当初在规划华埠未来展望时,有意见指出,希望有大量居民迁入华埠居住和进行更大的商业发展。放宽华埠楼宇高度限制,只是考虑项目之一。市府现在须要諮询公眾的意见,以决定是否须要作出这一决定。 另外,对於有消息指大温哥华大中华文化中心可能面临拆卸,陈婉瑜指出,不论在文化或者歷史方面,中华文化中心都对温市有重要作用,因此不会贸然实施拆除,或在中心旁兴建高楼。陈婉瑜表示,市府职员在蒐集社区意见之后,会把意见整理成报告,提交市议会再作討论。 温市议员周炯华指出,市府在修订土地规划时,有很多细节要考虑。他亦证实,市议会仍未最后决定如何发展歷史保留区,新发展的建筑要多高和建在哪里,都是討论的细则。至於中华文化中心是否拆建,周炯华的看法是应视华人团体自己的意见来决定。他期望,市议会的最终討论结果,能够令到发展和保留旧区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赞 (0)
分享到:更多 ()